瀏覽單個文章
hiromi_tu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3
文章: 125
視角(二)

1. TN+film
所謂TN+film就是在原來的TN型TFT-LCD上貼上一種廣視角補償膜,這種廣視角補償膜是FujiFilm (沒錯,就是作底片的那一家) 的獨家專利技術,稱為Fuji Wide View Film,一旦貼上這種補償膜,以對比為定義
原本大約左右視角100度,上下視角60度,立刻增加到左右140度,上下120度,但是TN+film還是沒有解決灰階反轉的問題。

2. MVA
MVA是Fujitsu所開發出來的獨家專利技術,除Fujitsu之外,台灣尚有奇美電子與友達光電獲得授權生產,MVA可以做到上下視角與左右視角都超過160度(但不是每個方位有有這樣的視角),並且解決了大部分灰階反轉的問題,除非是從很特殊的方位並且很大的角度去看才有可能看到灰階反轉。

3. IPS
IPS最早由Hitachi所發展,另外IBM Japan, NEC, Toshiba等也擁有IPS技術,國內則有瀚宇彩晶獲得Hitachi的授權生產,IPS上下視角與左右視角號稱到170度(但不是每個方位都有這樣的視角),並解決大部分灰階反轉問題。

160度與170度的差異其實沒有意義,有興趣的話拿起量角器來看看80度是多大的視角,基本上超過這個視角, 一個平面已經快變成一條縫了,根本沒有辦法進行量測,他敢寫170度(兩邊各85度),是在80度的時候可能量到對比二三十,所以有把握85度時對比仍可以超過十,其實MVA也可以。

除了以上三項廣視角技術,比較有名的廣視角技術,另有Sharp擁有獨家專利ASV,韓國的Samsung有一種MVA的變形叫做PVA的,韓國的Hydis (原Hyundai的TFT-LCD部門)則擁有IPS的變形FFS等。

視角(三)

Notebook的液晶螢幕不使用廣視角技術有幾個理由,除了之前說過的notebook是個人使用的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notebook講求輕薄省電
所以背光板只能擺一根燈管而且必須做很薄(也就是天生作不亮),為了得到比較好的光使用效率,所以採用穿透率最高的TN型設計而比較少使用MVA, IPS, ASV等等技術。而TN+film技術除了穿透率有比TN低一些之外,多了兩張廣視角補償膜也會增加厚度與重量,而notebook用面板對厚度重量的要求一向是機構工程師的惡夢。

判斷monitor是不是使用TN+film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看灰階反轉,下視角是最容易看到灰階反轉的角度,把monitor隨便切到一個有不同顏色與亮度的圖案,把臉貼到monitor下方然後眼睛往上看,如果看到灰階反轉的現象(就是亮的地方變暗, 暗的地方變亮),就可以肯定這是TN+film型monitor了。如果是notebook液晶螢幕,連左右視角都很容易看到,
TN+film的左右視角依設計可能有120度或140~150度(以對比為定義),
這是因為FujiFilm又有推出新一代的廣視角補償膜。不過有件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有一次拿到某社的TN+film面板,規格寫左右typical各75度, 但是沒有寫minimun值,實際一量發現只有60度,這才發現敝公司在寫視角規格時實在稍嫌老實了一點,不但都typical values老實寫而且還保證minimum values,人家大筆一揮技術立刻日進千里,難怪賣得那麼好!

MVA和IPS的判斷

像我們靠這一行吃飯的其實就是把顯微鏡拿起來去看面板的畫素設計,一般使用者則可以從規格書看出一點端倪,除了視角規格>160與170的差別之外,MVA的響應時間規格是25ms,IPS的響應時間大約是40ms,如果是Sharp的面板規格又寫上下左右視角超過160度,那一定就是ASV。

MVA和IPS各有優缺點--
比如說MVA的響應速度比IPS快,但色差也比IPS大等等。針對各自的缺點,廠商都有持續開發改進的研究甚至已經量產,而TN+film也不會有消失的一天,因為它容易作得亮,而且對面板廠商而言不須要特別的製程
是低價monitor非常適合的選擇。

響應時間(一)

響應時間的定義就是在面板的同一點上面,從黑色變到白色所需時間加上從白色變到黑色所需時間。

LCD有響應時間的問題是因為,LCD是以液晶分子的旋轉角度來控制光線的灰階亮暗,而液晶分子旋轉時需要時間。

一般monitor使用的目的是文書處理與網頁瀏覽,一般情況之下就是monitor會持續顯示同一個畫面很久一段時間,然後才切換到另一個不同的畫面,這樣的使用狀況下,其實反應時間多快多慢對使用者而言是沒有影響的。但是如果要使用monitor來看動畫或影片,因為畫面會持續變化沒有停止,這時候響應時間就會影響畫面品質。

響應時間分為rise time和fall time,對TN型面板來說,驅動電壓從低電壓變成高電壓時畫面會從白色變成黑色(電壓rise),因此白色變成黑色所需時間就是rise tieme,而驅動電壓從高電壓變成低電壓時畫面會從黑色變成白色(電壓fall),因此黑色變成白色就是fall time。MVA和IPS則剛好相反,黑變成白是rise time,白變成黑是fall time。目前市面上量產面板的規格,TN型rise time大約15ms,fall time大約35ms
實際上作到10ms+20ms也不算難。

這裡其實有一個陷阱,對LCD面板來說,從全黑變到全白以及從全白變到全黑的響應時間其實是最快的,但是中間灰階的切換就不能保證這個速度,比如說從128灰階切換到140灰階,響應時間都會比規格值大上很多
大於七八十毫秒都是可能的,而你使用monitor時不可能只使用黑色和白色兩種顏色。

to be continue...
舊 2003-02-09, 03:30 P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iromi_tu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