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nhk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kaohsiung.tw
文章: 39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icky17
您說的沒錯....也是很多想要入門的燒友們的疑問,但是所謂的發燒片,其實也是很主觀的東西,因為系上有很多得獎的錄音,小弟常常會借回家來聽,或是上課時大家一起討論....久了,慢慢會發覺一件事情.....通常得大獎的作品,就技術層面來說,無懈可擊,聲音的定位,音場的深度,飽和度,溫暖度,完全是Perfect,但是就音樂表現上來說,可以討論的地方實在是不少...得獎的作品大多是如此,在德文裡就是所謂的"Popmäßig",翻成中文的意思大概是"迎合大眾"....

大家應該都知道,現在的技術,尤其是剪接,細的程度真的是到了天方夜譚的地步,以4/4拍, 一拍=120來說,等於是2秒鐘一個小節,如果使32分音符的話,就是說2秒鐘裡面有32*4=128個音,而這每個音都可以剪,音不准也沒關係,time streching,改變速度,再加Filter,絕對沒有人聽得出來,所以現在您買到的錄音,其實都是我們的作品,不是演奏者自己的..

錄音的流程是這樣(以古典來說),
架mic---錄音---mix----挑take----剪接----normalize----和演奏者溝通---master---壓片





good taste


S.O.T.A

中間演奏者參與的過程其實只有錄音這部分,剩下的都是錄音師的工作,和演奏者溝通時,他們聽到的已經是pre master final了,通常有3到4個版本,這些版本雖然都是他們演奏的,但是都是我們挑的,演奏者只能從這幾個版本挑出他們最滿意的出來,我們再去master,然後壓片....柏林愛樂如此,維也納愛樂也是如此...

所以每次我們和演奏者溝通時,通常他們的反應是......Wow...Perfect,,,就這樣吧....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朋友還是會堅持聽老錄音的關係,有發現嗎,現在的唱片,演奏者精準的程度,幾乎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完全不會有錯音,這張唱片的聲音又是那麼的甜美......但總是少了那種聽了會讓人想哭或是大笑的感覺.試試看去找張Piatigorvsky拉的Schumann大提琴協奏曲,聲音爆濫,但是你將會聽到什麼是大師的聲音.......

其實不知道自己在描訴什麼,只是發覺越來越多的燒友,注重器材的調校,喇叭的定位,殘響的計算,牆壁的材質....etc...有聽到演奏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嗎?會讓人感動的東西,一套普通的音響也可達到要求...

但是雖然是這麼說,小弟自己其實也是如此,花了一大堆錢在器材上,裝潢房間,為的是希望演奏者來聆聽自己的錄音時,會很滿意,而不是用監聽monitor,讓演奏者聽了會昏倒....

小弟的想法的確很矛盾,也可能會得罪很多燒友,先請大家包含..


寫了這麼多,還是不太容易想要表達小弟的想法(我的中文一直很不好 ),要買器材,帶張自己最喜歡的CD,一直試聽,一定會找到自己喜愛的器材的






GOOD TASTE



S.O.T.A
舊 2003-02-07, 01:36 AM #9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hk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