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
亂世眾生,如何英雄?──「英雄」片中角色雜感
瀏覽單個文章
Haung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21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recompress
像是《臥虎藏龍》(2000)中釋放的特殊中國情懷,在電視上看到了讓我迷亂了的水上
舞飄,加深了我對《英雄》的歸望,於看多了西方文化產物的現金世代,我一個人闖
進電影院,今生今世的武俠大夢,坐落出另一種風貌。這風貌美麗似完美,完美中透
露瑕疵,瑕疵是勾回當年《臥虎藏龍》中一心打造奇幻文化中一樣的矛盾,可我以我
自己為這完美伏地,我也一樣矛盾。
《英雄》中有幾個形式元素,是大膽行進的。色彩鮮明濃烈得要飽和,是為杜可風的
攝影特習。當年在香港以攝影家成功轉型,列為王家衛的御用影像者,幾年後風格確
立,但脫離了隱晦的心態,不再迂迴。《英雄》的某部份情感,在這裡完成的毫無瑕
疵,精緻也闢,俗麗也風,活脫要人被色彩吸入,沉吟其淳烈奇觀。有些人認為許多
顏色的飽和於歷史是多於的,包括情感也是,情感在歷史中顯得微不足觀,可是歷史
被情感帶著走,這就是這些顏色的某層面用意。一段烈紅,有情有色,有癡有狂,運
得其當,連一人之死都是一種不在悲傷的諷刺,恍如異色情調,將睛目染出殺意,邪
氣不明,卻也寒心。異色突出,是無名嘴裡的虛,這虛很有特色,意在容易被點破,
去秦王不說,這樣眼裡的奇幻角色,其實正是投其《東邪西毒》的八亂,象徵人為情
困而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可是卻帶點真情的蘊含,誇張的想像,粗亂的血氣,惱人的
走勢。邪氣不寒了,銳寒退之,為全濃情不專的衝突與爆發。爆發的總合,是一種轉
逆的下墜,如月身中一刀,不染血,卻看飛雪立於黃林中,黃色轉紅,烈紅,下墜的
聲勢。
一段藍,甘醇清淡,是秦王對三名刺客的某種相對捧高,亦遠的情懷,亦深的詠嘆。
這段用得挺好,在於因劇情需求,來反對先前無名的假辭,秦王者也跟著不實起來。
在他的印象中,大派大風大志,人物因為藍色的空瑕感跟著要內斂更要擴張,情也
淡,也烈,也夠矯。就是要有人深著那份情,做蠢事,這段想像才有意義。流於矯
情? 想像從來就不嫌棄之還嫌不夠。這是一種扥大的放肆,帶點嬌寵的詩意,目眩神
馳,飛騰至極,到了意境的辭兒來形容,而偏偏要用語言作辭是件難看的事情。
飛雪死,為國,為情,可在殘劍眼裡是一切的惋惜,只點於與無名水上的祭舞。祭舞
本身是一種儀式,儀式本應千言萬語,劍入水,喚稱撂,人不碰人,意在禮,最後水
滴入外,殘劍不忍立刻撫去,謂之破,更甚者,無名因不明所情繼舞,見著不對立刻
收劍,惹來一臉濺波,是比飛雪臉上的一滴水還更破的物相,對比正由此來,一滴水
的力量在此浮現,足以讓無名甘拜下風,正氣所至。
一段綠,是秦王口裡的真,這真比較左右為難,綠色在歷史,往往有種不自然的青茫
冷峻。所幸它是短暫的事實,並且在這段裡初現原生,像是殘劍與飛雪在飛瀑前的對
立,飛雪含笑,殘劍亦也如此;並有"家"這物相的出現,南方景色,低調的清涼,與
其它片中景物大大不同,也有對比之意。
一段白,雪清無瑕,鐵証鑿鑿,是正意第三段,羅生門的結清。白象徵的意欲更簡
單,就是毫不修飾,全交由史青。這段的描寫最親人,因為可能最符合邏輯,最要人
檢視事實中中庸的交流匯集。再也沒有意境中的舞,也沒有拂袖就可以擋下千萬箭。
走得踏實者,如無名秀出十步一殺,著著實實切入點精白筆;還有三人於刺秦的立
場,鮮明但實際,要破境也要有手段,如飛雪要求無名助她一劍,無名方能過殘劍
關。
另外一種是實中虛者,是我在這部片中,最喜歡的部分。
殘劍與飛雪之情,被刺秦一事所擾,這擾得正中下懷,緣由殘劍得天下之念。情在天
下二字前是多麼渺小多麼脆弱,變成壓抑的存在,可是劍在情在這點騙不了人,殘劍
以其滄桑瀟灑包容,飛雪則以國亡之痛避之。兩兩相傷,如月看在心裡多年,也痛。
這種小小的地方,往往包容了更大的某種情懷,而且劇情還要容天下,又一個對比出
來。這對比宛如辣中甜更辣,面對世下情感的自私,天下顯的寬大而誇張;面對天地
蒼蒼,兒女之情更顯麗緻感人。兩者都要達到,是飛雪與殘劍最後看似無情但奔放壓
抑矛盾的決鬥。想到南方暖人清涼,殘劍只要回家,回一次就夠了啊,可是飛雪念在
北方大風中茫茫亡痛,其風粗礪,其人也直快,拔劍當場就要訣,沒想到殘劍之心遠
超乎飛雪所想像,一劍下去,換來沙漠裡大風的醒覺,大風裡的悔痛。
兩難之處也在秦宮中,無名要殺不殺,用了最中庸的解答;秦王要殺不殺,用了最正
確的解答。兩難在於情感羈絆,於無名是不肖,於秦王是不公。不管電影給了我們什
麼答案,我覺得它最終表達出的缺憾,遠遠超出劇情提供的真相。無名一刀是背,說
是不能不刺,不刺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亡國,若不死更是對不起天下,其絕烈珍直,
是尚黑的無名所走的最終一途;秦王面對其悲容,震於風派大降,千萬語也不能說明
他的交雜心態,一聲令下箭就去了,留下無名的身形,然人已去;此時飛雪的決裂,
要與殘劍一劍走歸,兩人身在大漠,沒有成全一心刺秦,卻成全了兒女私情,可是都
來不及了,如月親面見證兩人同歸,人都沒了,還要天下作什麼? 而最終天下剩什
麼? 秦王一人孤單立於殿中,以及萬里長城的霸氣萬千......。
我到現在還是認為《英雄》沒有要講政治,也沒有要講奇幻中的邏輯。
我覺得會不會過於陷入自我陶醉?
我是外行人說外行話.見諒.
2003-01-30, 09:48 AM #
69
Haung
瀏覽公開訊息
傳送私人訊息給Haung
查詢Haung發表的更多文章
增加 Haung 到好友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