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ator 
|
關於"Titanic"LD音效篇(也可用在DVD參考)
轉貼∼
"LD"篇、也可用在DVD參考、我試過
有興趣租來聽聽、或買片$398-DVD來試試
鐵達尼號
Titanic
作者:廖斐森
■影碟編號:Paramount Home Video LV334812-WS■長度:CLV四面,194分鐘■音效註碼:Dolby Digital(經THX後處理)■畫面比例:2.30:1(本美版影碟由編輯部透過網路郵購得來)
在1997年12月19日《鐵達尼號》正式上映之前,沒有人知道日後這部電影會如此賣座,大家還為「傳說中」超過兩億美金的製作費用暗暗為派拉蒙與二十世紀福斯公司擔心……。說起來筆者相當幸運,由於工作之便,在正式上映日大約兩個星期之前就搶先參與了試片會,可以說是世界上「領先」看過《鐵達尼號》的少數人之一,在那個時候國內對於《鐵達尼號》拍攝的相關報導還很少,有一些幕後花絮我是到後來才知道的。比如說導演詹姆斯卡麥隆為了求真實,竟然花費鉅資讓沈睡在海底3821公尺處的鐵達尼號沈船真正入鏡,還有竟然因為事後發現鐵達尼號的餐盤中央有個標誌,而將晚宴一場戲重新拍攝,這樣又花掉了數百萬美元(你在看電影時有注意到該標誌嗎?)……
《鐵達尼號》的劇情相信讀者們都耳熟能詳,在這裡筆者不再贅述,不過倒也不是每個人都對《鐵達尼號》十分讚賞,我就聽說過「男女主角的感情發展太突冗」、「花這麼多錢拍一部愛情文藝片」等等批評,在此倒是要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的確男女主角的感情發展似乎有些過於迅速,不過由卡麥隆第一次剪出的毛片超過五個鐘頭來看,正式上映的194分鐘版本對於這個部份肯定有不少的刪減,或許這是造成這種感覺的原因。另外,整部《鐵達尼號》卡麥隆就是本著力求真實的最高原則而拍攝的,那麼為何又要虛構出傑克與蘿絲的愛情故事?你說這是商業考量也好,不過最主要的原因是卡麥隆認為鐵達尼號出場的人物那麼多,要讓觀眾「身歷其境」,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觀眾將自己「轉化」成男女主角,親身去體驗鐵達尼號沈船的過程。其實,《鐵達尼號》的重點並非完全擺在男女主角的感情上,而是廣泛包括了人性的描繪以及當時社會階級差別的狀況。其實,卡麥隆過去所拍的雖然以動作片為主,但是從《魔鬼終結者》、《異形第二集》、《無底洞》、《魔鬼終結者2》到《魔鬼大帝•真實謊言》的主題都是「愛」(請參閱第八期《魔鬼大帝•真實謊言》的解說),如果看《鐵達尼號》只是將目光放在男女主角身上,認為這只是一個超大製作的文藝愛情片,那麼眼光未免也太膚淺了一些。
整部《鐵達尼號》最令筆者感到意外的事其實只有蘿絲的****畫像竟然出自卡麥隆之手,學物理出身的卡麥隆有這麼好的繪畫技巧實在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對了,本次發燒音效解析筆者是以派拉蒙美加版為主,海外的二十世紀福斯版聲音表現十分接近,不過高頻的細節稍微少一點、動態也略有壓縮。《鐵達尼號》由於場景與影片類型的緣故,移動的音效較少出現,不過各種不同環境的空間感營造以及低頻的衝擊力表現都很出色,以下就請各位看看《鐵達尼號》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音效出現。
(A面,Chapter 2,01:06)一開始是紀錄片型態的鐵達尼號出航景象,從一開始配樂就不時有低頻出現,雖然跟以後陸續出現的低頻相比,這只是暖身而已,不過你應該可以發現這些低頻的形體是相當凝聚的,音樂一結束時探測潛水艇的低頻也相當強勁。再來是Celine Dion的歌聲一直很清楚地定位在前方音場的中央部份,如果府上音場的表現夠好,應該可以明確發現配樂與她的歌聲之間的遠近關係。
(A面,Chapter 2,03:21)探測潛水艇貼著鐵達尼號的甲板上方移動,此時在左聲道喇叭的後方外側有「一團」水面船的通訊聲傳出,通常如果前方聲道喇叭與背牆的距離太近,或者左右聲道之間有較大的障礙物(如電視機),那麼就比較不容易營造出音場的深度感了。
(A面,Chapter 3,09:06)本片有許多聲音動態起伏不小的片段,這是其中之一,探測潛水艇完成任務被吊回水面,此時配合出現的音樂動態就不小,另外,場景突然由寧靜的海中轉換到甲板上,如果系統的細節呈現夠充分,動態的起伏也夠靈活的話,應該會突然發現周遭熱鬧了許多。
(A面,Chapter 3,13:04)老蘿絲看到電視新聞的報導而打電話與探測船聯絡,此時鏡頭會在「蘿絲家中」與「探測船甲板」兩處交替,兩者的環境狀況是有很大差別的,府上的系統應該至少要能夠顯現出「安靜」與「吵雜」兩種狀態,不然實在也太過遲鈍了。
(A面,Chapter 4,14:53)老蘿絲與孫女搭乘直昇機來探測船上,從直昇機出現到降落為止歷時大約有三分多鐘,直昇機的位置大多出現在視聽室的左方,不過隨著鏡頭的移動直昇機位置的變動其實是很明確的。此外,在這段過程之中,直昇機所發出聲音的強弱變化其實是蠻大的,如果由直昇機在遠處的細微聲響一直到停在甲板上時的震耳欲聾,都可以清楚聽得明白,那麼可以肯定系統的細節與動態表現都不差。你相信嗎?有一支夠強的超低音會對動態有全面性的影響。
(A面,Chapter 4,19:50)老蘿絲在向探測船成員「訴說往事」的時候,船艙內四周有相當多由儀器等傳出的細微聲響,如果視聽室的背景噪音比較古聲,或者系統的細節解析表現不夠好,那麼很可能就會被遮掩掉了。總之,這些細節能夠聽見越多、聽得越清楚越好。除了器材本身的實力之外,線材(尤其是碟影機接到環繞擴大機或處理器的那條AC-3 RF數位線)會有相當大的影響,拿手邊的線材換換看就知道了。
(A面,Chapter 5,24:31)本片的移動音效不多,但是對於各種環境的空間感描述卻是作得不錯。這是男主角傑克出場的鏡頭,他與另外幾人正在小酒館裡賭錢,此時窗外鐵達尼號的氣笛聲、來來往往的車輛聲以及酒館內四周的環境噪音是很豐富生動的,試看看是否有讓你「置身其中」的感覺。當然,前方中央滴滴答不停在走動的錶,聲音是最為顯著的。
(A面,Chapter 7,30:54)鐵達尼號到了大海之後,船長下令加速以全速前進,此時鍋爐室添加煤炭到鍋爐中,火焰的熊熊燃燒有低頻發出,另外鏡頭轉到引擎室,巨型的連桿逐漸加速運動的時候低頻也逐漸加強,系統如果沒有超低音的話,將很難完整體會到鐵達尼號的「力量」。
(A面,Chapter 7,33:07)這也是本片的經典畫面之一,傑克與友人在鐵達尼號的船頭迎著風歡呼。在配樂不小的音量之下,除了船頭激起浪花之外,還隱隱有風聲不斷掠過。這個片段的風聲音量其實並不低,只是不注意聽的話容易被其他的聲音遮掩,當然,如果你再怎麼用力聽都沒辦法清楚聽見風聲的話,整個系統的中高頻解析力或許大有問題。
(A面,Chapter 8,35:34)這同樣是考驗系統解析力的片段,傑克在甲板上看著一對父女作素描,甲板上吹過的風聲、小孩玩的球在甲板上滾過以及傑克的炭筆在畫紙上的摩擦聲當然應該聽得見,不過在此要您注意的倒是遠處蘿絲與未婚夫的談話,是否每一字、每一句都能夠聽得很清楚?
(A面,Chapter 8,42:38)蘿絲在船尾想要跳海自殺,在傑克勸服下回心轉意,但是卻又不慎踩到裙襬而幾乎摔落。在這裡原本就有音量不小的風聲與海浪聲等細節,在蘿絲滑落的時候配樂與海浪聲都突然變大,如果沒有讓你覺得很「突然」,那麼系統的動態表現還不能說是很好。另外,當後來眾人聽到蘿絲的呼救趕過來,並且誤會傑克有不軌意圖的時候,在眾人的談話聲中,背景其實一直有著很規律的引擎噪音起伏,此一環境噪音的音量是相當輕微的,如果能清楚聽見的話,可說中低頻的解析力確實不錯。
(B面,Chapter 10,08:40)在晚餐之後,傑克與蘿絲相約在樓梯處見面,並且到下等艙體驗一下真正具有活力的PARTY。由樓梯突然轉到下等艙,還有大約在11:42鏡頭再轉到蘿絲未婚夫與他人談話處所的時候,動靜之間的動態變化應該是很強烈的。另外,眾人在下等艙中的舞蹈及音樂是相當富有活力的,如果有讓你手舞足蹈的激動情緒,那麼系統的速度感必然相當可觀,還有,此時配樂裡的鼓聲應該是很結實的,鼓皮的震動應該讓人感覺相當有彈性,若非如此,或許超低音的調整以及素質有待加強。
(B面,Chapter 12,16:18)在空間大小與吸音條件不同的環境說話,聲音聽起來當然會有些不同。這是蘿絲母女在船艙房間內的一番對話,這個房間的環境吸音較重,兩人講話的音色明顯與在甲板或大廳的時候不一樣,高頻尾韻較少、中頻也顯得厚實一些。
(B面,Chapter 12,19:40)甲板上有錢人家的小孩正在打陀螺,傑克則趁機「借走」放在躺椅上的大衣。小孩打的陀螺由中央聲道附近向左邊跑,這是本片少數移動音效十分明確的片段,你幾乎可以明確「看到」陀螺跑過的軌跡,它是比較靠近觀眾的。至於較微弱的風聲與海浪聲則出現在較遠處,假使前方聲道三支喇叭緊貼著背牆的話,就不容易呈現明確的遠近感了。
(B面,Chapter 15,35:45)在傑克幫蘿絲畫好素描之後,由於蘿絲未婚夫手下的追趕,兩人一路逃到了鍋爐間與底層停放車輛的行李間。在鍋爐室內四周的環境很吵雜,加上配樂的音量也不小,等到兩人跑到行李間時,音樂突然就停了,而兩人在這裡講話及走路都有很清楚的迴音,足以呈現出與鍋爐室大不相同的空間感。倘若府上系統無法清楚分辨出來的話,至少36:40時蘿絲坐進車內,在車門關起的那一剎那的變化應該可以聽得很明白。
(B面,Chapter 16,44:16)眺望員發現冰山之後,副船長下令將引擎反轉以減低船速,汽缸的連桿減速靜止後又反方向加速,聽聽看系統是否可以將逐漸加快時的聲音變化清楚表達出來?不過終究冰山發現得太晚,鐵達尼號終究還是與冰山擦撞,此時海水大量地衝入船艙中,配樂的低頻也相當具有衝擊力,此時你會覺得超低音的地位真的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