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tekken2
Senior Member
 
tekken2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市信義/南港區
文章: 1,096
傳統電視是60field/s顯像,PS2目前的遊戲輸出也是60field/s (15.7kHz)
也就是640x240每秒60次(奇,偶,奇,偶...),瞬間解析度240,靜態解析度480.
我們看到的鋸齒其實就是指動態的240條...跟靜態落差大所以感覺鋸齒很明顯.

倍頻電視是把60field/s轉成60frame/s,也就是640x240x60fps-- 640x480x60fps
至於怎麼轉? 電視機要自己創造出另外的240線讓每個field變成frame.
但是,倍頻的創造效果有限,一般來說無法讓240線的線條邊緣鋸齒感消除...
所以動態畫面還是會感覺到240線的鋸齒,這跟傳統電視感覺差不多.
不過倍頻電視是非交錯掃描,畫面內容兩倍,光是穩定性跟清晰度就很棒了!(差很多)

結論:倍頻電視的確是640x480釋出,但是不是理想的640x480解析度的畫面就是了想要有理想的畫面必須PS2本身是倍頻輸出(31.5kHz)搭配倍頻電視才辦得到

而市面上標記 progressive的產品通稱倍頻
> 應該是泛稱 因為至少progressive 的字面意義不是指倍頻
> 而是掃瞄方式(日文:順次走查)
> 至於垂直更新平率(refresh rate)提不提升至120Hz
> 就是廠商做不做的的問題了(飛利浦的似乎有)

單純拿 Progressive 字眼跟倍頻扯不上任何關係
一般泛稱的倍頻大多是指 Interlace --> Progressive 的動作

例: 480i -> 480p : 倍頻 (P-Scan,IVTC)
480i -> 720p : 三倍頻 (Panasonic P-Scan)

但不是只有交錯轉非交錯才叫做倍頻, 交錯轉交錯也可算數, 只是較罕見

例: 480i -> 960i : 倍頻 (Sony 四倍密)
480i ->1440i : 三倍頻 (Victor DET)

同理, 非交錯轉交錯也有

例: 480p ->1440i : ?倍頻 (Victor DET)


結論: P-Scan(交錯轉非交錯)是倍頻的一種, 倍頻不一定等於 P-Scan

--

480i: 15.7 kHz
480p: 31.5 kHz
720p: 45 kHz
960i: 31.5 kHz
1440i: 45 kHz
輸入後,再分離Y,C,接著依S端子,色差,RGB順序處理.
> 所以啦,為何畫質RGB > 色差 > S > AV
> 因為RGB訊號最貼近Monitor要的訊號,
> 其他的則因為要處理運算,所以多多少少會失真.

這邊我看過不一樣的說法,因為人眼對於亮度的敏感程度大於對彩度的敏感度,
所以以 Y Cr Cb 的色差方式傳遞影像,減少彩度的頻寬,增加亮度的頻寬(單獨
的 Y),比直接以 RGB 訊號傳遞影像畫質劣化來的少.

這大概也可以解釋為何現在的 DVD Player 會將色差端子納入標準輸出,而非
選用 RGB 端子的情況吧? 不過這也得考慮 DVD 本來就是以 YUV(YCrCb) 格式
儲存的,所以會選用色差傳遞以減少 Color Space 的轉換...

當然,到映像管階段,都是 RGB 訊號了,不過因為這些都是類比傳輸,中間難免
有衰減,畫質劣化,所以選個劣化程度較小的訊號傳遞法是可以理解的.


> 而且一般傳統電視為交錯式掃描,容易閃爍,
> 水平頻率= 525條*垂直頻率60Hz/2(交錯式)=15750Hz
> 所以現在有推出Progressive漸進式(非交錯式),
> 525*60=31500Hz,這種的叫525P.
> 還有1050I的,就是有1050掃描線,但是用交錯式,
> 1050*60/2=31500Hz,水平頻率一樣都是31.5Kz.
__________________
原來我2001年就在這論壇鬼混了∼∼∼
舊 2003-01-27, 11:29 AM #6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ekken2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