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 Member
|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icky17
說的好,
還記得小弟剛要來這裡考入學考時,覺得很納悶,為什麼還要考主副修,樂理,聽寫,總譜認知....等等一些是音樂人才需要學的東西,入學後,在前兩年,錄音課的比重幾乎是零,每天的課就是電學.聲學,acoustic,放大器學,不然就是樂理聽寫,主修副修,和小弟在台灣時所學的一模一樣,那時後都很羨慕學長們可以錄音,我們卻連麥克風都不能碰........但是...
現在我總算了解學校的用意了,因為,不管是我們將來選擇古典錄音或是流行甚至爵士,錄音師在一張唱片裡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只有按record就好了,而是需要完整的了解這首曲子的處理方式,樂句,如果你都不懂的話,那錄出來的東西就只是個CD,而不是音樂...
有一次很寶貴的經驗,讓小弟學了很多,一夥3個人,去錄維也納愛樂,(我們當然是小跟班囉 ),指揮是海汀克,把mic設定好後,開始soundcheck,小弟的工作是負責架mic和調整到正確的位置,所以一開始setup好之後,小弟就坐在台下,聽樂團的聲音和音樂廳的殘響,來決定mic的正確擺法,聽著聽著,突然大師跑下台來問我,"您會不會覺得今天的cello和bass聲音不對",那時候的我好緊張,"天阿.....我要回答什麼,說錯怎麼辦,"頭腦裡一片茫然,就只好將小弟聽到的跟大師說,大師頓了一下,"對...為什麼我沒想到"........
之後錄完3分鐘的測試,大師進來和教授討論聲音和錄音細節,大師非常滿意聲音,直誇我們兩個小子幹的好....心理好高興
後來晚上去吃飯,就問教授,"為什麼大師會來向我問呢?我好緊張,怕說錯搞砸了"....結果教授的答案,是這樣的
大師,也是人,也會犯錯或是有疏忽的時候,我們的工作就是與大師溝通,並將大時疏忽的小地方提醒他,甚至糾正他,把這個錄音做到盡善盡美,你們在學校學的東西就是這時候派上用場,總譜裡他忘記作了什麼,大小聲的問題,漸強漸弱每次不一,都要提醒他,.不然之後在剪接時,你可能會痛苦的要去跳樓...........其實一個好的錄音師,要的就是sence,多會調EQ,剪接,那個誰都會,重要的是如何讓這張唱片經由我們得手完整表達出大師的理念,才是我們"Tonmeister"的職責阿....
小弟也認識很多在台灣工作的前輩們,或多或少掉進了"高貴器材"的迷宮裡,反而把自己最擅長的sence放在家裡忘記帶出來,這樣不是很可惜嗎
ps.這個討論串,讓小弟很怕會的罪很多前輩們,甚至不齒,在這裡希望前輩們多多海量,
|
真是寫的一篇好文章....是否介意網友自行將這兩篇文章轉貼到其他網站...
以饗樂友....
其實這種經驗上的分享相當寶貴...不用怕得罪他人...
而且透過這樣的經驗交換與討論...或許會對往後的工作有所幫助....
加油加油...多寫點東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