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請問IVTC?
瀏覽單個文章
Shade
Senior Member
 
Shad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El's room
文章: 1,046
回覆: 回覆: 回覆: 回覆: 回覆: 請問IVTC?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eidoku

小弟孤孤陋寡聞,這兩種方法,到是第一次聽過。

其實我自己也很少用 ^^;
(我還是習慣用 AviUtl 算週期自動補正,或是 TMPGEnc 自動加手動一張一張選)
剛剛看了一下以前存的幾個網址,找個這幾個網頁,您參考看看
http://aetermv.hp.infoseek.co.jp/avisynth.shtml
http://animewatch.ath.cx/manual/avisynth.html
幾個交錯解除 plug-in 的測試,不過資料已經有點舊了
http://www.angelfire.com/anime4/me3/

Avisynth 的好處是使用簡單,只要下幾個指令就可以完成工作。寫好的 script 可以重複使用,對經常錄製、壓縮相同類型電視節目的人來說很方便。使用 Avisynth 自己的 filter 時,所有處理工作都是在 YUY2 模式下進行處理,速度很快。新的測試版本 2.5 alpha 全部都以 YV12 工作,不經轉換,速度更快,畫質損失更小。

但是對我來說無用,因為我只是偶而壓壓 OP/ED 做測試,又不大量生產,也不講究快速,所以我寧願用 TMPGEnc 一張一張慢慢選,選到完美為止 :P

引用:
單就畫質來說,我也覺得TMPG是我用過最強的,但只限於CBR。
若是VBR的話,CCE就有其過人之處了。
TMPG的VBR,缺點是在流量的控制之處,該高的不高,該低的不低。
這點CCE就強過太多。若是流量從頭高到尾,CCE的優勢就不明顯。
但若是要壓一段平均流量要控制在5MB之內的影片的話,CCE比較佔優勢。

不過我反覆實驗之後,發覺5-PISS沒什麼差,白白浪費時間而以
(就好像用TMPG開到最低速一樣)最多3-PISS就很猛了。

剛剛的實驗,一段兩分14秒的影片,直接用VOB過給D2V,再過給VFAPI,再過給vdr。然後用cce來壓,1-piss就要花8分鐘,3-piss就要三倍時間。

轉成無壓縮的AVI,再給CCE壓,用3-piss,也只要約6分鐘。(當然vob轉成avi的時間沒有算進去)

如果是用1-piss的CBR,就不用這麼麻煩,但若是要用到VBR,先轉成無壓縮的AVI還是有差的。(只是代價太大)

TMPGEnc 的 2-pass 我用起來不錯?我覺得它的 R-D 設計得蠻好的。不過我經驗太少,也許是我運氣好,碰上的那幾個 clip 比較好壓.... 好像也不會太好壓,那應該是剛好對 TMPGEnc 的胃口 :P
聽您這麼說我越來越想用用看 CCE 了,可惜電腦裝不了 T_T

對了,從理論上來看,我不懂 5-pass 有什麼用。設計良好的 R-D Control,3-pass 就夠多了,做到 5-pass 到底是在分析什麼 ^^;;
舊 2003-01-12, 08:49 P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hade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