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Ed.
Master Member
 
Ed.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2,085
看了前面諸位的發言,真有始料未及之感.
原先敝人只是想讓那些原本對古典樂沒興趣的同好們,特別是在學的同學們有一個可以輕易接近古典樂的管道.至於像某人刻意要 '弄清楚,究竟是入門古典樂,還是只是要偶爾聽古典樂而已',老實說這並非在下作此文之原意,在下也從未有興趣去釐清這兩者間的關係.敝人認為古典樂經過時代的汰除與歷練,能流傳至今的都已是經得起時間考驗,能夠令現代人以不同方式去詮釋,領略,雅俗共賞的佳作.畢竟藝術欣賞是很主觀的感受與感知,個人要以何種態度去欣賞這種型態的藝術,悉聽尊便,無所謂孰優孰劣的問題.

敝人在此強調,如果要買大賣場的平價古典樂CD合集,請千萬留意每片曲目,一定要找每片為一至二首完整曲目專輯CD的那一種;盡量不要買數種不同曲目合在一片CD的那一種,無論她封面的標題與說明再華麗再吸引人,因為這已經破壞原來曲目的完整與風格的一致.當然,如果您就是只喜歡聽每一個曲目中最為人熟知部分,也未嘗不可,喜歡就好.反正聽久了,說不定聽出興趣,就會想要去找單曲專輯.

如果真的有心要進入古典樂的殿堂之中,參考書是絕對不可少的.我們今天所認知的古典樂,為西方社會自十六世界以來,隨著由近代步入現代的轉變歷程中,每一個不同時期的產物.
就敝人手上所擁有的福茂與EMI的古典平價入門系列來看,如果只依賴CD所附的簡短說明,就想要去了解這齣曲目的內涵,孕育此曲的時代風華與作者風格等相關資料,豈不是以管窺豹,只見一斑罷了.怎麼能斷定這就是正確的入門方法?
況且,在今天能有餘力與餘暇到唱片行去瀏覽,選購CD的人士,豈會嫌:誰有空沒事到書店?敝人實在不解.

deepsky兄所言之這個圈子的階級意識,應該是指古典樂迷界一些一昧強調非名家詮釋的作品才算是欣賞古典樂的部分樂迷之想法與心態,並非是說聽古典樂的樂迷就自認較其他音樂樂迷高一級.在此代其解釋一下.

敝人只是個資質魯鈍的凡夫俗子,對古典樂的品味還停留在入門的階段,也就是只要曲目本身能令人有發自內心的感動,就已心滿意足的程度.至於是不是一定要名家詮釋的作品,才會有更多的感動,老實說,自嘆弗如.如同敝人品茗烏龍或包種的能力,一斤300元與一斤1000元的茶葉尚能分辨其間優劣;1000元與以上更高價的茶葉就分不出其中差異,只能人云亦云.對古典樂鑑賞的程度也大致相仿.況且今天無論是何種價位的古典樂CD都是自國外翻製,能壓製成CD的,無論由何人何團詮釋的,本身也有一定的水準.就算是名指揮家所詮釋的作品,很少沒有不被樂評家挑出毛病的.與其汲汲於孰優孰劣的執著,不如放開來回歸到欣賞音樂的原始層面.

記得在一本十幾年前的老遊記中如此介紹當時歐洲奧地利與義大利的歌劇院:兩地歌劇院有一共同特色,就是除了一般的平面座位與高價的包廂外,在包廂之上的頂樓還有以極低廉票價之站立區,提供給普通學子一個欣賞歌劇的機會;在站立區中所聽到的歌劇內容,聲音雖小,卻仍然清晰.敝人的動機,不過就是在介紹給一般人類似歌劇院站立區的管道,無論你是身處包廂,或是站立區,在音樂的殿堂中,都是平等的.
__________________
*****我始終反對戰爭,除非為了和平的緣故--格蘭特*****

Miss July: I'm the girl. Why do I have to carry everything?
Steven: I support Women's Lib. don't you?


台灣新文化紀念館 96.10.18~96.12.25

台北市寧夏路89號大同分局3樓
舊 2001-05-17, 01:36 AM #1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d.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