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luesystem
DVI只是把顯示卡frame buffer的資料經過編碼傳到顯示器再還原,frame buffer
的資料是0傳過去就是0,是1傳過去就是1.顯示卡用什麼發燒零件,或怎麼偷料,也不
會改變這樣的工作,因為它是數位訊號,只要能夠達到數位訊號不會失真(如果連數
位訊號都會失真,基本上這塊顯示卡連基本運作都會有問題),就是可以接受的.
這是數位電路的基本常識.
打個比方,可以把顯示卡的畫面資料想成我們要存進硬碟的資料,而DVI就是IDE
傳輸界面.不管今天用料好或壞,偷不偷料.原本要存的資料是ABCDEF,不會存到
硬碟就可能變成ABCCDF.事實上DVI使用的傳輸技術有點類似SCSI的方法,能
確保傳出來的數位訊號到螢幕時是完全一樣的.中間幾乎沒有loss或可以被修正.
|
以前不學好沒 K 過 DVI 的 Spec.,不過,顯示卡的好壞基本上還是有「可能」有差異。純數位不一定代表表現可以 1:1 複製在不同廠商的產品。
如果顯卡用的料爛、Layout 也爛,不一定會當機,但螢幕可能顯示會不正常,這個結果和「超頻」超到畫面破/爛掉但系統還沒當有點類似。另外,硬碟也是一樣,如果傳輸的機制太爛或故障 (例如排線某根接觸不良等等),資料也是會傳錯。
高速傳輸時,資料都是有可能出錯的,以系統來說最常見的就是當機等等問題。對於 DVI 小弟就不瞭解:「是否有檢查機制?是否檢查有錯誤會有 Retry 的機制??」如果沒有 Retry 的機制,雖然電腦不會當,但螢幕還是會秀出不對的畫面。
所以,個人覺得,雖然用 DVI 可以幾乎呈現 100% 的原始資料,但還是不能因此就挑「最爛的一張卡」,但的確可以縮小以前各家的差距。
數位的世界,很多時候只有「偵錯」的能力,沒有「更正」的機制 (例如一般的記憶體,資料錯就是錯,兩手一攤拿他沒輒)。不過沒看 DVI 的 Spec.,到底怎樣運作不清楚,所以還盼有人能解惑...
至於以數位傳輸是否能保證 100% 無錯,這點,不論從理論或實際,都可以告訴大家,絕對不是這樣的。除非有相關偵錯、除錯、更正的機制,不然在高速下,所有東西都有可能不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