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氧化反應參與了DNA修復的機制
編輯:Frank
為了維持身體的生理功能的運作,我們攝取大量食物,經過吸收、代謝與體內不斷的進行氧化與還原反應後, 轉變成人體可以利用的能量,然而,這反應中會產生許多自由基,什麼是自由基呢(Free redical)?自由基即指含有未成對(unpaired electron)電子的不穩定、高度活性的分子。為了奪取得另一電子(氧化),以行成一組配對的電子(paired electron),穩定下來,自由基攻擊的首選目標常為DNA、蛋白質、脂肪組織等,而科學家們認為這是癌化、老化、糖尿病、關節炎等慢性疾病發生的原因,而這也是抗氧化藥物 (Vitamin E、Vitamin C、SOD)如此受歡迎的原因。
為了治療慢性疾病、癌症、與預防老化的發生,避免DNA受到損傷,科學家們一直將抗氧化劑視為聖杯,然而,最近的研究發現,「氧化」並非總是敵人,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與英國倫敦癌症研究學院的科學家們聯手發現氧氣(Oxygen)與二價鐵Fe(ii)參與了DNA的修復,而這項研究工作已發表於2002年九月份的英國知名期刊《自然》(Nature 419, 178)雜誌。文章共同作者、密西根州立大學微生物暨生化學科教授Robert Hausinger指出:以往只是不斷的尋找抗氧化的方式,在DNA修復的領域中,從來沒有人注意到氧化現象(oxygenation);Hausinger教授的博士班研究生Timothy Henshaw與其英國的研究同事在E.coli.中發現了一種酵素,當DNA受到傷害,尤其是甲基化修飾作用(Methylation)時,這酵素可以對DNA巧妙的進行修復。在DNA 的世界中,酵素是超級英雄,有些蛋白質可以有效的移除加於DNA上的甲基群,然後死亡,而這種「自殺式修復」模式意味著這些酵素只能進行一次的戰鬥。
Hausinger教授等人將目標選定AlkB這個蛋白質,雖然數年前,AlkB蛋白質早已為研究學者所發現,但是始終不知道其在DNA的修復上,竟具有如此神奇的魔力。他們進一步發現,AlkB、氧氣與二價鐵親密地表演一場化學上的曼波舞,燃燒除去DNA上的甲基群,留下最後的產物-甲醛 (formaldehyde),讓DNA獲得修復,細胞得以存活。Hausinger教授指出:更好的是,燃燒除去甲基群的現象可以在DNA受損區域一再上演,持續進行修復。
DNA的甲基化修飾現象廣泛的存在高等生物中,包括人類的DNA;DNA的甲基化現象因為會導致DNA構型的改變,而影響了轉錄因子與DNA的交互作用,所以,基因的活化也會受到干擾。Hausinger教授說:雖然我們是在E.coli.中對AlkB進行探討,但是這酵素確實廣泛的被發現,包括人類身上,AlkB受到生物體廣泛的保留,因此它必然扮演了十分關鍵的生理功能。
轉貼自
http://www.sciscape.org/news_detail.php?news_id=816
---------------------------------------------------------------------
之前科學家說氧化是造成人類老化的元兇,現在又被推翻了,新興科學真是不可靠~~-__-|||
這下子化妝品公司又可以搞新產品大撈一筆了~~-__-|||
果然凡事都事出有因都是一種制衡機制,過與不急都是嚴重的問題,就好像羅倫左所患的病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