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Member
|
為什麼台灣總是喜歡把低俗的名稱換成酷炫的名詞?
其實很多社會亂像要拜這種優雅化的名詞所賜.
例如:
憋三, 俗仔 -- 一轉變成了 ----- 台客
流氓 ------------------------ 古惑仔
站壁的, 妓女, 應召女郎 -------- ****女
賣春 ---------------------- 援助交際
恐龍賣春 ----------------- 胖妹援交女
胖到已經"對自身健康狀況有影響"的 --- 可愛小胖妹, 粉紅豬
只會靠前人種樹乘涼的小孩 ----- 小開
只要穿的很露的都叫 ------------- 辣妹, 辣媽
擺明了在馬路旁以色誘來達到生意的 --- 檳榔西施
明明連高中學歷都沒有的女孩 -------- x大什麼妹的
成群結隊在馬路上橫行亂闖的 -------- "飆"車"族"
擺明了已經幾乎是等於人口販賣 ------ x國新娘 (我朋友就花了10萬買了一個)
沒實力只會賣face, 裝可愛的 -------- ______殺手
毒品 -------- 搖頭丸, 飯, 草
以上是我所想到的. 其實新聞與媒體在報導現今很多社會亂象的時候, 都因為名詞的改變而使得很多想要"從事"此類型事件的人反而覺得自己所做的並沒有那麼"差". 最明顯的就屬於援助交際, 單就以"名詞"來說, 妓女就是妓女, 應召女郎就是應召女郎, 幹麻還哈日的講個"援助交際"? 我相信如果此名詞在新聞播報的時候改回為"妓女", 那想從事類似行業的人必然會更三思而後行. 真不知為什麼現今有這麼多的"偏差行為"會變的有這麼多"優雅化"的名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