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lden Member
|
就是一種相對剝奪感而已
他覺得自己服常備役很辛苦
為什麼有人可以服輕鬆的替代役?
在工作中也很常見
同薪不同酬
覺得自己工作量大的
就會抱怨為啥跟其他工作量小的領一樣的錢
引用:
|
作者AI 摘要
核心定義
相對剝奪感 指的是一種主觀感受,當一個人或群體與自己所參照的對象進行比較後,感到自己
處於劣勢,並認為自己理應擁有的某些資源、權利、機會或生活水準被剝奪了。
關鍵在於「相對」二字。這種感受並非源於絕對的貧困或剝削,而是源於比較。即使一個人的
客觀條件在改善,只要他覺得自己比參照群體得到的少或進步得慢,就可能產生強烈的剝奪感、
不公感和不滿情緒。
產生相對剝奪感的四個必要條件
根據學者們的歸納,產生相對剝奪感通常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四個條件:
1. 擁有一個參照物: 個人或群體需要有一個用於比較的對象(參照群體)。這個對象可以是:
・鄰居、同事、同學(橫向比較)
・自己過去的狀態(縱向比較)
・社會上的某個特定群體(例如,富人、網紅、名校畢業生)
・某種期望或理想(例如,「我理應過上的生活」)
2. 渴望擁有參照物的特質或資源: 個人必須也想要獲得參照對象所擁有的東西(如財富、地位、
名聲、生活品質等)。
3. 認為自己應該得到它: 個人認為自己有能力、有資格,或者「理應」獲得那些東西,
這其中涉及了公平與正義的判斷。
4. 感到獲得它是現實的,但卻受阻: 個人認為獲得這些東西是可行的,但由於社會不公、
制度障礙、他人特權等原因而無法實現,從而產生了無力感和憤慨。
|
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