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億美元易主:號稱去中心化的BTC是如何被美國政府「沒收」的?
「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虛擬資產沒收行動。」司法部在公告中給出了極具警示性的措詞。
並且,官方特別強調,這批 BTC 並非存放在交易平台,
而是長期由陳誌本人透過未託管的私人錢包保管。
這似乎動搖了加密社群的核心信條:「掌握私鑰,資產即不可剝奪。」
實際上,即便不破解加密演算法,美國政府依然可以透過法律程序完成資產的「司法轉移」。
透過鏈上追蹤與國際協作,執法部門鎖定了分散於多個地址、但均屬陳志控制的比特幣。
法院隨後發布查封令,將這些資產合法轉移至美國政府控制的地址,進入司法託管程序,
等待最終的民事沒收判決。
對於加密貨幣產業而言,本案的深遠影響遠不止於扳倒一個詐騙頭目,
更在於司法與情報機構完整演示了一套針對鏈上資產的處置流程:
鏈上定位 → 金融封鎖 → 司法接管。
這是一次將「鏈上追蹤能力」與「傳統司法權」無縫銜接的實戰閉環。
美國正在建構一個前所未有的「鏈上資產監管閉環」:
透過鏈上追蹤鎖定目標——
利用制裁手段切斷其法幣出口——
透過司法程序完成法律上的所有權剝奪——
最終將資產轉入政府控制。
這套流程的核心,並非限制市場流通,而是對「密鑰控制權」的合法歸屬進行重新定義。
一旦司法程序確認資產為犯罪所得,其屬性便從「個人控制的加密貨幣」,
轉變為「國家管轄下的數位資產憑證」。
隨著 127,271 枚 BTC 的轉移,美國已然成為全球持有比特幣最多的主權實體。
這不僅是史無前例的沒收行動,
更預示著國家力量對鏈上資產進行系統性管控的時代,已經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