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無人機盛世來臨!6家台廠搶國際訂單 取代中國製造只差一個弱點?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7378
賣麻了忙麻了,文長,直接貼弱點
挑戰:晶片、軟體仍很難MIT
不過,台灣無人機硬體量能慢慢到位的同時,因為非紅禁令出現的紅利窗口,也不會永遠在那邊等待。
DSET政策分析師方怡然提醒,東南亞的無人機供應鏈遲早會崛起。台灣要保住優勢,還是得從無人機的核心著手。
無人機核心是「三晶兩軟」:飛行控制晶片、通訊晶片、衛星定位晶片、飛行控制軟體、地面控制軟體。「這都是台灣的劣勢,」方怡然坦言。
她以烏克蘭前線舉例,實戰上無人機硬體大概7到13個月會迭代,但電子戰層出不窮,48小時就得翻新軟體、更換通訊頻譜,軟體才是決戰關鍵,也是台灣弱項。
此外,台灣雖然是矽島,但至今沒有IC設計公司開發無人機專用晶片,業界幾乎都是拿輝達或高通的通用型晶片來組裝。反觀大疆有自主開發的無人機專用晶片,不僅性能更好,價格也低。
「晶片的價格是所有零組件裡,差距最大的,」方怡然觀察。大疆價格只要美系的十分之一。
晶片不只是價格競爭力的問題。無人機正在發展為不需要GPS、通訊就能自主飛行、辨識目標、達成任務,「這需要AI軟體加晶片,」方怡然說,這是台灣必須努力讓無人機價值鏈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只看硬體規格,沒辦法打贏這場戰爭,」李芷婷也觀察,國際無人機大廠目前只是來台尋找零組件合作,但核心技術如邊緣運算,不會輕易賣給台灣。
此外,目前台灣的標案都只開硬體規格、對軟體沒有著墨,但幾年後交機時,國際上無人機軟體發展肯定又到另一個層級。「大疆已經開始在談邊緣AI,我們軟體要快點投入。」
台灣接下來的無人機盛世能否延續,不僅僅關乎國家不對稱作戰武器的量能,也關乎能否把握下一個世代商機,完美卡位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