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攜手輝達,誰是贏家誰在哭?5大重點一次看
輝達和英特爾拋出半導體史上少見的「巨頭合作」。輝達斥資 50 億美元入股,雙方將在客製化 CPU 與GPU 融合上合作,企圖改寫 AI 與 PC的市場版圖。這樁交易,不只牽動英特爾的翻身,與輝達的擴張,也牽動台積電、AMD甚至華府的角色。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7469
全球半導體產業迎來一場震撼級合作。
輝達與英特爾於台灣時間18日宣布達成合作:輝達將斥資 50 億美元入股英特爾,同時雙方將在客製化 x86 CPU 與 GPU 融合上攜手,開啟一個全新的計算時代。
這不僅是兩大晶片巨頭的合作,更可能改寫資料中心與 PC 市場的競爭版圖。
消息一出,英特爾股價漲逾22%,輝達漲3%,台積電ADR也漲了2%。執行長陳立武更曬出與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合照,強調「很開心能與好友合作,匯聚兩家公司的精華造福客戶」。
黃仁勳與陳立武在隨後的線上記者會進一步解釋,這次合作將聚焦 人工智慧與高速運算。
在資料中心領域,英特爾會為輝達量身打造專屬的 x86 處理器,再由輝達整合進自家的 AI 平台,推出給雲端和企業客戶使用。
在 PC 領域,雙方計畫推出 結合 RTX 顯示晶片的 x86 系統單晶片(SoC),把 CPU 與 GPU 整合在同一顆晶片裡,以滿足遊戲、設計等需要高效能運算的應用。
黃仁勳形容,這是「把CUDA架構與x86生態緊密結合,為下一個運算時代奠基」。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數週之前,美國白宮才主導了一項協議,讓美國聯邦政府得以持有英特爾10%的股份。
外界關注是否涉及政治因素,黃仁勳明確否認川普政府曾介入,強調這是雙方工程與架構團隊主導的成果。不過,他透露已向美國商務部長Lutnik簡報,對方對這兩家美國科技巨頭的合作表達了高度支持。
以下為此次記者會的關鍵五大重點:
重點一:革命性模式:GPU + x86 CPU
這次合作的核心,就是把 英特爾的客製化 x86 處理器 和 輝達的 GPU 晶片 結合在一起。對輝達來說,這是第一次在大規模架構上真正引入外部 CPU;對英特爾來說,則是把自家的處理器和全球最強的 GPU 綁在了一起。
外資伯恩斯坦的分析師形容,這有點像 AMD 十多年前提出的「CPU+GPU 融合」概念,但這次規模更大,因為輝達掌握著高階 GPU 的絕對優勢。
這打造出一種罕見的新模式:輝達不只是英特爾 CPU 的大客戶,同時還把 GPU 晶粒賣給英特爾,整合進 SoC 與新產品。換句話說,CPU 和 GPU 不再只是「各做各的再搭配」,而是走向真正的深度融合,為下一代 AI 和運算架構打下基礎。
重點二:NVLink 擴圈:從ARM封閉到x86開放
輝達最強的武器之一是 NVLink,它能把 GPU 串在一起,形成超級電腦般的運算效能。但過去,這項技術只能完整搭配在輝達自家的 ARM 架構 CPU 上(像 Grace、Vera),屬於封閉生態,最高可擴展到 NVLink 72。這讓輝達在自建 AI 超級電腦上無往不利,但對廣大還在用 x86 的市場,卻一直有進不了的天花板。
和英特爾的合作,等於是打開了這道圍牆。
未來 x86 CPU 也能直接接入 NVLink,不再受限於 PCIe 的頻寬與延遲。這對企業伺服器和 PC 市場都是重大突破:企業客戶可以在熟悉的 x86 架構裡直接用到輝達的超級運算力,而消費級電腦也可能迎來全新的 CPU+GPU 融合方案。
簡單說,NVLink 不再只是輝達的「專屬武器」,而是走向「通用基礎設施」。輝達的生態圈正式跨足全球最大的 x86 市場,影響力大幅擴張。
重點三:ARM 路線不變,雙線並行
外界曾擔心,輝達和英特爾合作後,是否會動搖原本的ARM策略。
黃仁勳直接給了答案:ARM 照走不誤。ARM架構未來依舊會對應最高階的 NVLink 72系統,支撐輝達在超大規模 AI 超級電腦的布局。
與此同時,英特爾的x86會從NVLink 8起步,逐步擴展。這讓輝達形成了「雙線戰略」:一方面,靠 ARM 鞏固在頂級算力市場的領先地位;另一方面,靠 x86 打開企業伺服器與 PC 這個全球最大市場。
換句話說,這不是二選一,而是雙引擎。ARM 提供算力極限,x86 提供市場覆蓋,兩條路一起走,讓輝達在下一代運算格局中同時站穩兩大腳。
重點四:避談代工:專注產品,台積仍是輝達首選
在這場記者會上,媒體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是這些客製化 CPU 未來究竟會由台積電還是英特爾代工。面對追問,黃仁勳與陳立武都刻意迴避,只強調「合作聚焦在產品」,代工問題留待日後再議。
外資認為,輝達此舉主要是為了安撫來自美國政府的壓力。正如報告所言,「輝達寧可掏出 50 億美元投資英特爾,也不願把晶圓代工訂單交出去。這代表就算有政治壓力,台積電依然是輝達的第一選擇。」
伯恩斯坦估算,如果輝達真的停用自研、交由台積電製造的 Grace CPU,改採英特爾客製 CPU,台積電的營收最多減少 1–2%。即便英特爾進一步搶走 AMD 在 AI 伺服器的部分訂單,對台積電的影響也只是小幅增加,因為 AMD 的 CPU 本來多數用在一般伺服器,而非 AI 伺服器。
換言之,這場合作並未動搖台積電在輝達供應鏈中的地位。
市場上「台積要去救英特爾」的揣測壓力已經消散。至於未來是否可能將部分訂單交給英特爾,陳立武則表示,要等到 18A、14A 製程完成驗證後,才會與輝達共同評估。
重點五:市場衝擊:Intel、輝達得利,AMD 壓力大
伯恩斯坦分析認為,這次合作最大的贏家,是拿到 50 億美元資金、又能重新打入 AI 與 PC 市場的英特爾,以及把 NVLink 生態擴展到 x86 的輝達。
反過來,AMD 可能成為受害者。
因為,在伺服器市場,如果輝達的 AI 平台開始搭配英特爾專屬 CPU,那 AMD 的市佔就會被擠壓;在 PC 市場,內建輝達 GPU 晶粒的英特爾 SoC,也會讓英特爾對 AMD 更有優勢。雖然目前合作還沒談到代工,但對產業版圖的影響已經很明顯。
————————————————
英特爾、輝達、TSM 股價漲,台積電沒補到血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