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ior Member
|
台灣公投與政策執行狀況(chatgpt)
🔹 早期公投(2004–2018)
2004 年舉辦第一屆公投(例如「是否應加強對台海談判」、「是否購買反飛彈系統」),但因為投票率未達「雙二一門檻」(投票率須達 50%,且贊成票過半才算通過),全部無效。
之後幾次公投(2008、2012),也因投票率不足而無法成立。
➡️ 結論:這時期公投幾乎沒有真正影響政策。
🔹 2018 年「十大公投」
2018 年底選舉合併舉行十案公投,幾個重要例子:
婚姻定義(反同公投案)
結果:大多數同意「民法婚姻限定一男一女」。
政策:政府最後以「同婚專法」(司法院釋字 748 號施行法)方式通過同性婚姻,並未改動民法。
⚠️ 公投意向部分落實,但未照字面執行,而是折衷處理。
反空汙、以核養綠(廢除 2025 非核家園目標)
結果:多數同意廢除非核家園條款。
政策:行政院仍推動「非核家園」,2025 停止核能的方向不變(2021 年又修法刪掉「公投通過廢除」的條文)。
⚠️ 幾乎 未執行。
反日本核災食品(福島五縣食品進口禁令)
結果:通過禁止。
政策:2022 年政府開放日本福食進口,與公投結果 相反。
➡️ 結論:2018 公投雖過關,但多數結果未被完全落實,甚至直接被忽略。
🔹 2021 年公投(四大公投)
主題:
重啟核四
萊豬進口(是否禁止含瘦肉精美豬)
公投綁大選
三接遷離大潭藻礁
結果:四案皆未通過(不同意票較多)。
政策:維持現狀,例如繼續開放美豬、繼續三接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