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分為4種功能:
光線=>改善光線、打造更明亮、更精緻的影片。
去噪點=>去除雜訊的噪點,提升影片精緻度。
畫面補幀=>立刻提升影片流暢度。
畫質修復=>將模糊或老舊影片轉變為視覺藝術傑作。
畫面補幀必須使用30fps以下的影片,下方藍色橫條圖可以選取大於5秒鐘以上的片段來執行。
點取去光線、噪點、畫質修復等3種功能並輸出,完成後自動放在右上我的GenAI創作的功能分類裡面。
點入AI影片畫質修復,可找到剛處理完畢的那段7秒鐘影片。
對比AI修復前後的影片縮圖,左邊為修復後的畫質,解析度提升為4K,原始尺寸的圖片亮度跟噪點也有明顯優化。
以上這段影片在Computex拍攝新品時,遇上某些展區燈光較為昏暗,使得影片的暗部細節不明顯且高ISO的噪點偏多,透過畫質修復後讓細節與清晰度提升不少。
應用三:AI臉部模糊
最後是Computex內拍攝難免會碰到路過的人群或解說者不想露臉的情況,此時用威力導演中選取特效,進入影片特效中的臉部模糊功能,選取想要的效果後拖曳到下方所需的影片上做套用。
接著開始分析內容,過程中會跳出AI辨識這些影片出現過的人臉數量,當中也會有非完整臉部、不明顯的側臉或其他區域,再透過手動勾選來達到更為精準的模糊目標。
外出拍攝經常會碰到人潮眾多的場景,以往需要手動一個一個做臉部模糊相當花時間,藉由這個軟體可快速達到想要的效果。
第二段影片輸出後的截圖。
總結一下,硬體方面使用這款MSI Claw 8 AI+ Mini PC,AI運算效能NPU為47 TOPS、GPU則為64 TOPS,無論是本地推理或多媒體運算都有不錯的表現。
軟體方面使用威力導演的三種AI功能。
首先自動剪片會自己挑出重點片段,還能生成文字標題,特別適合做短影音或影片前導等重點式呈現;畫質修復則能讓昏暗、模糊的畫面快速變得明亮清楚;
至於臉部模糊功能,則會自動幫路人打上馬賽克,不僅能保護隱私,還能保留現場的真實感,這幾個功能用下來,真的讓影片製作時某些流程變得更快速、更輕鬆。
印象中兩年前剛開始的AI應用,主要藉用雲端伺服器來達成生成式文字與圖片,雖然大模型提供豐富的素材,不過上傳的資料難免也有著資安方面的疑慮。
隨著AI PC的硬體升級搭配不斷推陳出新的軟體應用,逐漸地讓AI使用起來更為便利,有些應用也能減少連網的需求,
如果AI軟體有支援NPU加速,不只能分擔GPU與CPU的使用率,還能延長電池續航,讓裝置長時間維持高效運作。
以上是windwithme分享這三樣AI軟體的實際應用,希望能帶給有興趣的網友做為參考,我們下一篇文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