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PM
核三其實離恆春斷層只有1公里, 以斷層帶寬1~3公里來算, 說是蓋在斷層上都不過份
核三真蓋在921震央, 肯定是要完蛋的
高階核廢才是問題所在
|
您講的跟影片中專家說的不一致
https://youtu.be/-hxidIDHVhA?si=0tzO7BAy3LnFUnq5
恆春斷層(含核三廠)地質概況
https://www-ws.pthg.gov.tw/Upload/2...7129b047ce2.pdf
921的強度,跟核三的防震設計都可以去查詢
請問"核三真蓋在921震央, 肯定是要完蛋的"的依據是?
AI 摘要
核三廠(Maanshan Nuclear Power Plant) 並不在921地震的震央,其位置在屏東縣恆春鎮,與921地震震央南投集集相距甚遠。 921地震的震央位於南投縣集集鎮附近,芮氏規模7.3,深度僅8公里。 雖然核三廠附近也曾有感於921地震,但並未直接位於震央。
核電廠的設計和建造都考慮了耐震能力,以確保在地震發生時能夠安全停機和維持運作。 核電廠的結構設計,特別是與核安相關的廠房和結構,必須符合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USNRC)的規定。 這些規定詳細說明了廠房結構在不同地震等級下的耐震標準,包括「安全停機地震」(Safety Shutdown Earthquake, SSE)。 核電廠的耐震能力會根據當地地震活動的歷史資料和預測進行評估和設計。
因此,儘管921地震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但核三廠的耐震設計使其能夠承受相對較強的地震力,不至於直接因為921地震震央的能量而垮塌。
總結來說,核三廠不在921震央,且其設計符合耐震標準,因此不太可能因921地震而垮塌。
---
後面核廢料乾式貯存隨便問Google也跟您說的不一致
AI 摘要
核廢料乾式貯存是將用過核燃料,也就是乏燃料,放置於密封金屬容器中,再充填惰性氣體,然後將容器置於混凝土或金屬護箱內,藉由自然對流方式冷卻,並屏蔽輻射。 這種方式被認為是核電廠除役和中期貯存用過核燃料的重要技術。
乾式貯存的優點:
安全性高:
乾式貯存使用自然對流冷卻,不需要電力,降低了輻射外洩的風險。
維護容易:
維護成本較低,且燃料不易腐蝕,不會產生二次廢棄物。
國際普遍採用:
全球許多國家都已設置乾式貯存設施,證明其可靠性和適用性。
為最終處置過渡:
乾式貯存為用過核燃料最終處置前的過渡性措施,有助於降低最終處置場址的熱能影響。
我認同目前核廢料處理還不夠完美
但相比火力發電的空汙、溫室效應,後者問題也很大
AI 摘要
火力發電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之一。 火力發電廠燃燒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氣,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這是一種主要的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
詳細說明:
燃燒化石燃料:
火力發電廠的主要工作是燃燒化石燃料,將熱能轉化為電能。 燃燒的過程中,碳原子與氧原子結合,形成二氧化碳,釋放進入大氣。
溫室氣體效應:
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在大氣中形成一層毯子,阻礙地球表面釋放熱量,導致地球溫度上升,這就是溫室效應。
全球暖化:
溫室效應的持續增強導致全球暖化,進而引發極端氣候事件,如乾旱、洪水、熱浪等,對全球環境和人類社會產生負面影響。
台灣電力結構:
台灣的電力供應主要來自火力發電,其中燃煤發電佔比相當大,這使得台灣的碳排放量居高不下。
能源轉型:
為了減緩溫室效應和全球暖化,台灣和其他國家都在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減少對火力發電的依賴,發展再生能源。
總結:
火力發電是溫室效應的重要推手,但台灣的能源結構高度依賴火力發電,使得減碳目標面臨挑戰。 能源轉型和發展再生能源是台灣乃至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
所以乾式貯存放在核電廠
跟中南部現在光是環流下雨就水災、土石流、山崩嚴重
誰的危害比較大?極端氣候很可能快速加劇,到時候很多地方都不適宜人類居住
熱浪、暴雨之類的大自然反撲,損失的絕對難以估計
我還沒提空汙的肺癌死亡人數,畢竟空汙又不能只怪火力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