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ghostcode
沒質疑你。
因為也是遇到啥公司,就說啥。沒待過的公司,不清楚。
我待的時都只重底薪,因為都是有人介紹,跳槽的,底薪比較高。
比較不在意加班費。加班費都沒搞懂過。
大部分時間都是 Tech Leader,所以自主扛下責任。
直到確認這行業沒救,耐心用完就換。
(離開軟體專案業也近20年了)
後面勞工法規健全時。講白點,我目前待的有公股性質的都不太合規。
直到幾年前有人檢舉後。才合規一些。
PS:
另外我是先待
夏普SHARP,
HP(當時找我的還是還沒紅的104董事長),
元大.....
這3家都還是在一個禮拜6個工作天的年代。
|
沒事, 不是回應你或質疑, 是回給前面那兩個數學"天才."
順便抒發, 回憶了當年美好的部分, 並不是那麼長久跟父親一起工作到一半吃湯麵.
吃到店家都認識我們父子了, 其中一個先到, 一定會等另一個人, 然後一起點+滷味.
後來的工業區, 科學園區, 都很高檔, 小七+咖啡下午茶餐廳提供午餐或各種進駐.
譬如外圈就有石二鍋各種連鎖, 午餐很容易約人, 只是再也約不到工作的老爸.
(工作年份重疊將近20年, 但只有那5~6年同一區, 可以一起吃午餐)
也是轉換時期, 周末不一定有人足夠叫便當(或者櫃台固定的那幾個沒來), 所以約出去吃.
=> 意思是說也不是人人想加班就有班可以加, 很多人說得萬惡, 真的是那麼邪惡嗎?
套句我以前老前輩同事的話: 兒子每個月一萬多的補習費就是這樣來的!
(他年齡大我很多, 晚婚, 老來得子, 那時候每個月一萬多可不是小數目!)
PS. 我也從沒搞清楚加班費與加班時數, 都是聽同事講的.
收入只看總收入以及一年2次獎金, 以及自己額外賺到的錢.
有一些供應商是很不錯的, 只是資金壓力, 我有時候會借幾百萬, 收很低的利息.
=> 是為了擁有優先權, 這樣我辦事也好辦, 帶同事/主管過去的時候, 感覺很好.
加班是為了賺更多的錢, 而不是什麼值不值得, 家裡需要用錢, 即使是後來發現萬惡的親戚.
如果可以從20年前再次選擇, 我會選擇更多加班, 而不是那幾場戀愛飯局/旅遊.
超過20年前的就不說了, 因為那時候我就是只上班/回家, 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