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firefs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2
文章: 482
IO傳輸效能測試
PCIe 4.0 NVMe M.2 SSD效能測試
搭配Samsung 三星 980 PRO 500G PCIe 4.0 NVMe M.2 SSD進行測試


CrystalDiskInfo

採用NVMe PCIe Gen 4.0 x 4傳輸介面,搭配主流主機板強化散熱問題,可以讓效能表現更為穩定。


HDTUNE
讀&寫測試

表現不錯,讀取速度也相當快,平均在5,861MB/s,寫入速度平均約在1,432MB/s,搜尋時間約在0.023ms,充分表現出頂級SSD的傳輸效能。


AS SSD BENCHMARK

IOPS效能表現讀取達1,005,100及寫入達654,600左右的成績,讀取最高達5,619MB/s,寫入效能部分突破3,965MB/s,效能與原標示規格相近,總體成績也有9,280分以上的表現,可說是效能極佳的SSD產品,搜尋時間也相當快,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TTO

效能表現,讀取最高突破6.32GB/s,寫入效能部分突破4.88GB/s,基本上讀取及寫入速度已接近原廠標示規格。


CrystalDiskMark

效能表現一樣不俗,如果選用其他壓縮演算法測試,效能差距並不明顯,讀取最高達6,652MB/s左右,寫入也是高達4,784MB/s,讀取及寫入速度均接近原廠規格。


AIDA 硬碟測試

讀取速度也相當快最高達到5,438MB/s左右,整體搜尋時間約在0.01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JA TEST
Test File Size 1GB

讀取最高達5,308MB/s左右,寫入也有4,146MB/s左右。

Test File Size 16GB

讀取最高達5,254MB/s左右,寫入則維持在4,179MB/s左右。


PCMARK 7

也獲得6,306的高分,Raw Score為26,267。


PCMARK 8

也獲得5,078的成績,頻寬為748.06MB/s。


AnvilBenchmark
Incompressible

獲得23,783的高分。

0fill模式

獲得23,693的高分。


TxBENCH

效能表現一樣不俗,讀取最高達6,278MB/s左右,寫入也有4,813MB/s左右,讀取及寫入速度均接近原廠最高標示速度。


USB 3.2 Gen2X2傳輸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9-11900K
RAM:Crucial Ballistix DDR4-3600 16GB Kit @ 3600 16-18-18-38 1T
MB:MSI MPG Z590 GAMING PLUS
VGA:EVGA GeForce RTX 3070 XC3 ULTRA GAMING 8G
HD:Crucial P5 3D NAND NVMe M.2 SSD 500GB
POWER:FSP 皇鈦極 PT 1200W
COOLING:CPU使用DIY水冷
作業系統:WIN10 X64

搭配Kingston KC2000 NVMe PCIe SSD 1TB 及MAIWO PCIe to USB 3.2 Gen2 x2 Type-C外接盒進行測試


傳輸協定



USB 3.2 Gen 2 x2(20Gbps),採用USB的UASP傳輸架構。


CrystalDiskMark

效能表現一樣不俗,如果選用其他壓縮演算法測試,效能差距並不明顯,讀取最高達2,047MB/s左右,寫入也是高達1,857MB/s,讀取及寫入速度均接近USB 3.2 Gen2 x2傳輸頻寬上限。


AJA TEST
Test File Size 1GB

讀取最高達1,781MB/s左右,寫入也有1,688MB/s左右。


AnvilBenchmark
Incompressible

獲得6,016的高分。


TxBENCH

效能表現一樣不俗,讀取最高達2,002MB/s左右,寫入也有1,899MB/s左右,讀取及寫入速度均接近USB 3.2 Gen2 x2傳輸頻寬上限。


X570平台
傳輸協定



支援USB 3.2 Gen 2 (10Gbps),採用USB的UASP傳輸架構。


CrystalDiskMark



AJA TEST
Test File Size 1GB



AnvilBenchmark
Incompressible



TxBENCH



Z390平台
傳輸協定



支援USB 3.2 Gen 2 (10Gbps),採用USB的UASP傳輸架構。


CrystalDiskMark



AJA TEST
Test File Size 1GB



AnvilBenchmark
Incompressible



TxBENCH



USB介面是使用者傳輸資料的最重要介面之一,隨著影音資料因紀錄內容及格式躍升(如4K60P、4K120P、8K30P)使資料巨量化,讓使用者越來越需要高速傳輸的裝置及頻寬,來傳遞巨量的影音資料,USB3.0(現為USB 3.2 Gen1)於2008年11月發布,之後陸續推出的USB3.1(SuperSpeed+,現為USB 3.2 Gen2)傳輸速度提升為10Gbps,比USB3.0(USB 3.1 Gen1)的5Gbps快上一倍,在去年更是統一新的規範,並新增 USB 3.2 Gen2x2 (20Gbps) 及 USB4 (40Gbps) 規格,對於傳輸大量資料相當有幫助,當然,一般USB周邊也少有能將USB 3.2 Gen2 10Gbps傳輸頻寬用滿的外接式裝置,在USB及Type-C高速橋接IC設計公司陸續推出相關的產品,例如ASMedia ASM2362、Realtek RTL9210等,也讓這個市場有相對應的產品可以使用。不過目前主機板大都僅原生提供 USB 3.2 Gen2 連接埠 ,除了Intel 最新推出500系列主機板外,市面產品部分僅在高階 Intel X299、Z490 及 AMD TR40工作站級主機板才提供 USB 3.2 Gen2x2 (20Gbps) 功能,當然有高速傳輸需求的使用者也可以購買ASMedia ASM3242擴充卡來擴充USB 3.2 Gen2x2 連接埠,不過在Intel 最新推出500系列主機板之後使用者要打造讀寫均能破2GB/s的外接式大容量隨身儲存裝置及平台,不再是困難的事情。

可見Z590晶片組內建的USB3.2 Gen2 x2功能效能十分優越,整體存取效能部分,測試讀取最高達到2,047MB/s,寫入效能部分多數測試也能突破1,899MB/s,讀取及寫入速度已接近USB 3.2 Gen2 x2(20Gbps)頻寬上限,整體傳輸效能也比僅僅支援USB 3.2 Gen2的X570及Z390平台效能表現亮眼。


UHD750 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9-11900K
RAM:Crucial Ballistix DDR4-3600 16GB Kit @ 3600 16-18-18-38
MB:ASRock B560 Steel Legend
VGA:UHD750
HD:Crucial P5 3D NAND NVMe M.2 SSD 500GB(CPU直連)
POWER:FSP 皇鈦極 PT 1200W
COOLING:CPU使用DIY水冷
作業系統:WIN10 X64


3DMARK
Time Spy


Time Spy Extreme


Fire Strike Ultra


Fire Strike Extreme


Fire Strike


Wild Life


Night Raid



3DMARK 11



3DMARK VANTAGE



BaseMark GPU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
1080P



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
1080P

11代處理器在IPC 效能提升達到19% ,沿用許久的內顯 Intel UHD 630 也升級為採用 Intel Xe 繪圖核心架構UHD 750,在這個獨立顯示卡市售價格嚴重偏離建議售價之時,內建顯示的功能越顯重要,UHD 750實測效能確實比起沿用多年的UHD 630有不小的進步幅度,在沒有多餘經費購置獨立顯卡的時候,作為應急之用,也是相對實用的選擇。


編解碼及HDMI 2.0輸出測試
11代處理器內建Intel Xe 繪圖核心架構UHD 750,同時更支援新的影音編碼 10bit AV1、12bit HEVC、E2E compression 與 HDMI 2.0、HBR3 輸出功能。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9-11900K
RAM:Crucial Ballistix DDR4-3600 16GB Kit @ 3600 16-18-18-38 1T
MB:MSI MPG Z590 GAMING PLUS
VGA:UHD 750
HD:Crucial P5 3D NAND NVMe M.2 SSD 500GB
POWER:FSP 皇鈦極 PT 1200W
COOLING:CPU使用DIY水冷
作業系統:WIN10 X64


DXVA解碼能力



支援HEVC及AV1解碼到8K。

HDMI 2.0

確實能支援HDMI 2.0,輸出4K60P畫面,實際測試也支持HEVC解碼,可以看到CPU使用率相當低,輕鬆享受4K60P高畫質畫面饗宴。


根據網路資料AOMedia Video 1(AV1)是一個開放、免專利的影片編碼格式,專為透過網路進行串流傳輸而設計,目前微軟公佈可支援硬體加速 AV1 的 GPU 有以下幾款:Intel Xe 繪圖核心架構的 11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NVIDIA GeForce RTX 30 系列產品及AMD Radeon RX 6000 系列產品,可以發現也是UHD 750也是目前內建顯示率先支援,對於觀看網路串流影片確實有助益。

啟用AV1

其實現在Youtube也已經支援AV1 硬體加速功能,到設定頁面,AV1設定項目內選用一律選擇AV1格式即可。


實戰AV1影片-4K60P

實際測試也支持AV1解碼,可以看到CPU使用率相當低,輕鬆享受4K60P高畫質畫面饗宴。


實戰AV1影片-8K30P

實際測試也支持AV1解碼,可以看到CPU使用率稍微增加,但畫面仍然相當流暢,輕鬆享受8K30P高畫質畫面饗宴。


實戰AV1影片-8K60P

實際測試也支持AV1解碼,可以看到CPU使用率暴增,畫面相當不流暢,內顯大概還無福享受8K60P高畫質畫面饗宴。


超頻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9-11900K OC 5.3GHz
RAM:Crucial Ballistix DDR4-3600 16GB Kit @ 3600 16-18-18-38 1T
MB: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VGA:EVGA GeForce RTX 3080Ti XC3 ULTRA GAMING 12G
HD:Crucial P5 3D NAND NVMe M.2 SSD 500GB
POWER:FSP 皇鈦極 PT 1200W
COOLING:CPU使用DIY水冷
作業系統:WIN10 X64


CINEBENCH R15



CINEBENCH R20



CINEBENCH R23



X264 FHD BENCHMARK



X265 FHD BENCHMARK

透過上面的重度測試可以發現,只要能使用高水準解熱能力的散熱設備,在高達5.3GHz時脈下,Core i9-11900K一樣能穩定使用,多核心運算效能確實更為亮眼(單核在ABT技術下本就可以跑到5.3GHz),只是這時的功耗也相當嚇人,在執行X265 FHD BENCHMARK時整機功耗最高可達485W,工作溫度也頗高。


挑戰一下5.4GHz直開

Super PI 1M效能測試為6.119秒,已經接近5秒出頭。


CPU-Z效能測試

一樣能跑完,單核不用多說,取得更好成績,多核則是能幹掉10核的i9-10850K,多核心運算效能確實更為亮眼。


結語
11代處理器優勢
1、透過DIY水冷(這次使用86mm厚360mm水冷排)壓制處理器溫度,確實讓Intel Core i9-11900K可以有效使用ABT及TVB技術提高總體效能表現。
2、在有效提升單核及多核時脈下,透過測試軟體觀察Intel Core i9-11900K的效能表現,確實11代處理器的核心改進確實讓處理器競爭力提升,且取回主流平台單核心及8核心處理器效能王座。
3、11代晶片組平台改進導入PCIe 4.0技術之外,也原生支援USB 3.2 Gen2x2,對內對外都能提供使用者更高的傳輸頻寬。
4、搭配11代處理器500系列晶片組主機板 DMI 3.0頻寬也翻倍,對越來越吃重的內外周邊元件(如USB 3.2 Gen2x2、2.5Gbps網路、WiFi 6E、第2顆SSD等)傳輸效益增進不少。
5、11代記憶體超頻能力經過測試確實也改進不少,同1組記憶體模組能較9代處理器Core i9-9900K或是Ryzen 9 5900X更高,另如這次就成功挑戰超頻至DDR4 4800。
6、導入新世代Intel Xe 繪圖核心架構、影音引擎,支援10bit AV1、12bit HEVC、E2E compression等編解碼能力,也支援HDMI 2.0、HBR3 輸出能力,內顯就能透過HDMI輸出4K 60P的畫面。


11代處理器劣勢
1、最高僅8C16T,多核效能部分反而稍稍遜於10代處理器,跟AMD 5000系列仍有一些差距。
2、製程尚未提升至10nm或更好的工藝,功耗略顯差強人意。


個人小點評
Intel Core i9-11900K獨有特色,市面上總攬ABT及TVB技術加成、5.3GHz加速時脈、PCIe 4.0、USB 3.2 Gen2x2、支援 AVX-512 指令、10bit AV1、12bit HEVC、E2E compression等編解碼能力的產品,就僅僅剩下懶人超14nm製程絕代王者全新第11代Intel Core i9-11900K可供選擇,整合這些功能顯見Intel的野心,無怪乎定價對一般消費者來說也不便宜,功耗也稍微偏高一些,但其他11代處理器除了超頻以外技術支援能力不如Core i9-11900K或不支援外,其他功能多數仍部分保有,也是相當值得選用的產品。

總結:
Intel Core i9-11900K功能相當完整且強悍,超頻能力也不容小覷,ABT及TVB技術加成輕鬆將單核心時脈加速至5.3GHz,記憶體時脈也能超頻到DDR4 4800以上,同時只要能使用高水準解熱能力的散熱設備,在高達5.3GHz時脈下,Core i9-11900K一樣能穩定使用,甚至能5.4GHz直開跑完簡單測試,在新增PCIe 4.0、USB 3.2 Gen2x2支援能力外,也具有Z590的原生M.2、RAID、SATA6G等功能,整體硬體及功能已能基本滿足玩家及電競愛好者的需求,期待Intel推出更具殺手級應用產品,提升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對於不需要超頻功能的進階玩家來說提供了相對全面的解決方案,擁有不俗的功能設計、高品質的用料水準、保有相對充裕的擴充能力,讓使用者組建功能完善的電競平台可說是絕佳的選擇之一,以上簡單測試提供給有興趣的使用者參考。
 
舊 2021-06-18, 08:39 P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irefs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