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t Member
|
前提:
1. 這是我家這區的狀況,別區是否這樣就不曉得了。
2. 鎖定在每天倒的家庭垃圾,其他工業、辦公大樓、偷倒等阿撒布魯的,就不在以下發牢騷的範圍。
狀況:
1.
就所知道,雙北收的家庭垃圾,大概都是一台垃圾跟一台資源回收車一起收(有看過兩台資源回收車),
雖然大家都會把資源回收的東西丟給資源回收車,但畢竟太多人丟,
且大多數人又不分類(例如金屬跟塑膠裝成一袋,瓶罐跟紙類裝成一袋,然後直接就丟上車了),
而資源回收車上通常是兩個人作業,根本沒時間再去倒出來幫忙分類。
不知從何時開始發現,回收車的人就把這些亂裝、沒分類的,直接丟進一個超大的塑膠袋中
(像工地那種要用吊車才能吊的超大廢土袋子),等滿了就把這袋中的回收物品,通通倒進垃圾中。
2. 一些模稜兩可介於可回收跟不可回收的,例如鋁箔包、外觀是紙類的飲料罐、便當盒、
杯裝飲料(不管紙質或塑膠)等等,雖說環保單位有說,洗乾淨後就可以回收,但有多少人願意洗?
然後又說台灣只有兩家資源回收場可以處理哪種紙質但內層是塑膠膜的容器。
3. 廚餘回收有兩種,先不管分類,就統稱廚餘,最早看到清潔人員都會要求民眾哪種倒在哪個桶子,
或是如果不清楚,會叫你先放旁邊空位,他們空檔再幫忙倒到對的桶子中,
垃圾車側邊也都放了好幾個空桶來替換倒滿的。
但好像自從上次豬瘟的問題,政府規定養豬戶不可餵廚餘,等於說收廚餘沒利潤,又不知是否是人員懶,
有時會看到清潔人員叫民眾,直接把廚餘丟進垃圾車就好,或是趁空檔把民眾堆在空位的廚餘,
直接往垃圾車丟,所以常看到垃圾車在壓縮時,一堆湯汁流出來甚至噴汁的。
簡單描述,免得講太多大家沒耐心看完。
---------------------------------------------------------------------------------------------------
關於第1個問題,建議可以學日本的做法,不過不需要像日本做的那麼細(雖然對環保更好,
但真的變態,以台灣人懶惰又差不多先生的個性,應該也做不到)。
例如:公告說一、三只收塑膠類、二、四只收金屬類、五只收紙類(依實際量來決定),
這樣對回收人員可以更快、更容易的將民眾丟的回收物品分類,也可以分得更細。
關於第2個問題,那種模稜兩可或是很難回收的,乾脆列入垃圾,
把那些紙類飲料容器,或是杯裝飲料杯印上可回收的標誌拿掉,不要誤導買哪種喝的人自覺很環保,
結果根本不是(就可不可回收來看,結果紙類飲料包裝比保特瓶更不環保)。
關於第3個問題,沒想到較好的改善方式,只知道垃圾含水量太高,會降低焚化爐的壽命,
真的很母湯,請大家提出自己的想法。
最後補充一點,以前有陣子在各大企業流行在包裝上印上碳足跡的,
只覺得那只是一種商業手段、增加自家產品的曝光度,譁眾取寵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