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以微軟公布的圖為主,中文報導一堆瞎猜亂說
https://news.mydrivers.com/1/707/707273.htm
舉個例子:GPU共56組CU,啟用52組CU
這個是為了提升良率才這樣設計
不然只要1組CU有問題就整片不能用
滿血說法根本不可能,也等不到
當初PS2的CELL也是設計成1個PPE+8個SPE
但只啟用7個SPE,1個作為提升晶片良率的備援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PlayStation_3
另外我終於知道為何這個8核Zen2能那麼廉價:
固定時脈3.8GHz,開啟多線程後3.66GHz
L2快取:8 x 512KB,共4MB
L3快取:2 x 4MB,共8MB
而PC的R7 3700X是:
全核自動超頻4.2GHz(開啟多線程)
L2快取:8 x 512KB,共4MB
L3快取:2 x 16MB,共32MB
不只時脈差異巨大,L3快取更是差了4倍
PS5的SOC詳細規格尚未公佈,但我猜也是同樣的縮水版
要知道CPU單核性能嚴重影響遊戲張數表現
目前AMD Zen2架構的3000系列CPU還是稍遜Intel
這已經是建立在全核4.2GHz之上,要追平or小勝至少要4.5GHz
所以降成3.8GHz就很沒競爭力,L3快取還砍那麼多
我估計跟R7 2700差不多水準而已,這顆二手依我看大概3~4千價位
但放在家用主機上還是夠用,3A遊戲目標60fps不是問題
電競類刪減一下要衝上120fps也還是可以
而且一直以來GPU才是重點所在,資源砸在GPU更有用
不過妙的是XSX似乎有類似DLSS的功能,AMD真是NV有什麼就學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