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廠拿舊晶片板子配CPU對板卡廠來說還是賣了一張新主機版
並沒有減損板卡廠的銷售量
您說的例子上 拿B450配3950X 也是幫板卡廠銷售了一張B450
至於價差...X根本B本來就不同階 很難直接對比
我是不反對換腳位啦
從X79換成X570以後深深覺得PCI-E x16插槽變得好少
這應該也跟CPU針腳數有差 2011 VS 1331 能從CPU拉出來的PCI-E 硬是少了很多
以前X79有5跟PCI-E x16可用(其中2條只有x8的速度)
現在X570只有3跟x16(16*1+8*1或8*3) 剩下的只有PCI-Ex1 搞得要插10G網卡 顯卡 陣列卡等很緊湊 還好板子上有內建M.2插槽 不然再一張M.2轉PCI-E就爆插槽了
引用:
作者NEAL
系統廠最愛搞這種事了吧,當年一堆商務機的i7-4790不就搭B85,公務機關、國營事業、官股公司透過中信局買進來都一堆這種商務辦公電腦
至於相容性來看,不外乎VRM設計和BIOS Microcode,Zen 1 到 Zen 3明顯應該不會變動太大,不然不會讓Zen 2可以從B350一路裝到X570,代表這三代的VRM設計只有承受功率大小之分,但沒有規格之分。
BIOS Microcode是由AMD官方派送AGESA給各板廠去測試,其實板廠在BIOS端要做的都是參數上的微調。
關鍵其實是在這裡,一塊板子如果賣出去了,後續還要一直更新維護,就是在減損這塊板子的獲利,因為維護成本一直隨著時間墊高,新版BIOS不能要消費者付費購買;同時這塊可以不斷再戰十年的舊板,也會擠壓新板的銷售空間。
就以我而言,我買不到MicroATX X570,那我就挑一張VRM設計好的B450,一樣可以全功率發揮3950X的實力,比起X570還省了5,000元,如果你是AMD,在需要和Intel搶市時會願意這麼做,爭取消費者認同,但未來3年都確立獨霸狀態,還會樂見這種事發生嗎?而且AMD的銷售主力在DIY市場,還不是商務辦公電腦。
|
罵也是玩家在罵...
對於系統廠而言比起換腳位
不知援舊OS問題還比較大
引用:
作者bureia
所以罵intel常換腳位,根本是假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