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OFUE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12
文章: 0
引用:
作者Melia1830
不接受又能怎樣。人類有固定比例的同性戀,誰知道會不會在自己家。這應該不是有燒香拜佛扶老太太過馬路投反同公投票就能避免

去問問現在的高中生大學生可能比較清楚沒被壓抑歧視的情況底下,真實的同性戀比例有多少,不過我不清楚是否台北市好一點的學校學生比較有這種勇氣。大部分只有同學知道,爸爸媽媽都不知道

或許不是人類有固定比例的同性戀,
而是人類遠祖是一種同時具有雙性特徵的生物,
然後也會受環境影響而決定性向,
所以雙性向是本來就存在DNA之中,
存在X染色體之中。

可能是DNA之中X染色體倍性性別決定系統,
X染色體單倍體會成為雄性,
X染色體雙倍體會成為雌性,
Y染色體是由X染色體突變而成,
然後轉化為XX/XY(XY性別決定系統)。

然後還有非遺傳性性別決定系統,
例如:溫度、密度、酸鹼值,以及環境的背景顏色。
順序性:先雄性,後來變為雌性;先雌性,後來變為雄性。
首領性:群體內的首領為雌性,其他則是雄性。或首領為雄性。
與成年雌性接觸性:幼年與成年雌性接觸會成長為雄性,不接觸會成長為雌性。或與成年雌性接觸會成長為雄性。
細菌感染決定性:感染了沃爾巴克氏體屬細菌,會改變動物的性別。

所以或許可以知道人們為什麼總是喜歡給小孩穿特定顏色,
因為環境的背景顏色可能會改變性傾向。
所以或許可以知道人們為什麼害怕小孩只與成年單性接觸,
因為與成年異性或同性接觸的程度可能會改變性傾向。

先天性傾向由DNA決定,後天性傾向由環境決定。
所以人們會避免讓小孩接觸會改變其性傾向的環境,
因為一但被改變性傾向就很難再改變回去。
舊 2018-11-28, 01:59 PM #3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FUE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