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humanmind
是啊,要是有人敢把商業建築外牆百分之多少要用太陽能板弄到建築法規裡面,
以此換取容積率,那第一空調費用絕對減少很多,因為日照不會直接影響室內,
另外也可以結合電網回饋到整個迴路中。
但是這種東西目前說得很開心,但是至少目前成本太高,都是說爽的,
但是隨著太陽能版的進化,以及法規跟電網的規劃,未來就很難說了。
|
你說的就是建築能源護照了
國外已經搞了蠻多年了
台灣是完全還沒有起步
因為台灣人喜歡用二分法是做事情
例如支持綠能發展就是反核四,甚至是反火力
我個人是認為能源應該多元化發展的
因為目前沒有一種能源是完美的
所以才應該利用不同能源去補足彼此的缺點
短期目標,或者說百年內的目標
應該就是核能/燃煤去當基載、燃氣當中載、而綠能則當尖載
光是這樣應該就可以減少很多污染了
至於遠期的目標,應該就是看電動車能不能普及化了
如果普及化,路邊都是電動車甚至每個家庭都一台電動車
那就有大量電池可以儲存大量電能,可以跟電網結合去作應用
可以更進一步去彌補綠能的不確定性,提高綠能比例
至於終極目標,大概就是看核融合什麼時候能進入市場應用階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