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murmur0404
您提出的「效能不足」應該是汎指目前CPU「遊戲能力」的不足這個議題
您舉例的手機例子個人認為在某些情況下成立,但也不全然成立
如果以「玩遊戲」這件事情來看,手機市場的「硬體技術」在早期無法勝任現在我們看到的手機大作所需的運算(其實我不知道有哪些,並沒有接觸),所以在技術的進步下讓手機有更強大的處理能力後,等於解放了行動裝置本身在遊戲上面的可能性。同樣的,如果desktop這邊的CPU也可以強化其「內顯」能力滿足更多的遊戲需求,例如CPU本身有現在i3的處理能力然後內顯達到GTX950然後賣個i5價,確實有不小的誘因。這邊是我同意的部份!
但是,手機與桌機在面對遊戲這塊上面我覺得有個根本的差異:「擴充性」
PC可以為了達到特殊目的而插上不同的介面卡,這是一直以來都有的。的...
|
換個例子說明也許會更清楚
很早期電腦性能不足,只適用於打字之類的,要跑什麼大型程式還要上大型主機上跑。也許那時的人也會說,個人電腦效能過剩,要跑大型程式就去主機上跑就好了,效能不跑僅限於 大型程式。
說穿了,就是對於電腦適用條件的認知不同。很早期的人,認為個人電腦就是打字,跑程式去大型主機跑,認為不方便是正常的。同理,現在要玩遊戲或跑3D程式,很多人就是要在大台的桌機上跑,認為大台桌機秏電、佔空間、不方便攜帶是正常的,所以有台桌機再來台筆電,另外要在大螢幕上玩遊戲就是要買Ps4。
啊! 我就是對於這種 秏電、佔空間、不方便攜帶的產品感到厭煩了,就跟我覺得很早期跑程式要去大型主機是浪費時間一樣,這個都算是技術進步得不夠快而造成的不方便。有人覺得不方便,所以就去想辦法進步,有人覺得不方便就是合理的,然後~~~就繼續不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