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忙族喪屍來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21000373-260109
南韓電影《屍速列車》近日大賣,頗受各界矚目。不過,誠如不少西方學者所分析,這個題材大受歡迎,其實背後有著當代社會廣大中產階級「下流化」的經濟背景。
例如,坦帕大學教授蘿拉(Sarah Lauro)去年出版《跨大西洋喪屍:奴隸、反叛與活死人》(The Transatlantic Zombie: Slavery, Rebellion, and Living Death),認為
喪屍文化的流行是國家心靈健康的反指標。她的博士論文專注於喪屍議題的研究,在她看來,已在20個國家出現的數千人喪屍巡遊,反映了
當代青年對政府與對人生的不滿。一言以蔽之,喪屍文化的流行,關鍵是因為人們已經放棄了希望。
蘿拉發現,在經濟危機出現、人們感覺無助時,喪屍的電影、電視、電玩就特別受歡迎。雖然2008年金融海嘯已過去多年,並且股市連續創歷史新高,但絕大多數人們並未獲益。在各地央行量化寬鬆刺激下,經濟復甦仍然呈現就業市場「量大質差」的疲軟態勢。
《屍速列車》主角是個汲汲營營的基金經理人,他曾協助投資的生化公司流出了喪屍病毒。電影中有一段令人回味的對話,或許反映了導演心中的潛台詞。
大叔:「你爸是做什麼的?」女兒:「我爸是基金經理。」大叔:「喔,你爸是吸血鬼。」大嬸:「你怎麼這樣講!」女兒:「不要緊,很多人都這樣講我爸。」
金融海嘯後漫長的復甦過程,多數受益的都是金融市場的參與者。而龐大的中產階級卻逐一落入「老鼠圈」,成了窮忙的月光族。2014年出版的《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Hand to Mouth: Living in Bootstrap America),作者現身說法,描述像她
一般背負學費貸款、走向貧窮化的年輕人,被困在低薪、低保障、高物價的輪迴裡,成為無法脫貧的「新貧世代」。
這也就是
日本觀察家所提出的「M型社會」與「下流社會」。社會財富分配惡化,從「橄欖型」分布逐漸變成「漏斗型」分布。跌落出白領中產生活的人們,就像染上貧窮病毒一樣,很難再有翻身上流的機會。
喪屍一如「下流社會」裡的窮忙族,失去個人面貌,沒有個人特質,只有抓住活人噬血的本能。從歐美流行到亞洲的喪屍題材,呼應了日韓台等地愈來愈糟的經濟與貧富差距。在歐美,喪屍形象所隱含的貧窮象徵,比貴族味的吸血鬼更得到年輕世代共鳴。
在翻身無望的青年眼裡,金融海嘯的餘波並未消退,以鄰為壑的貨幣政策只有劫貧濟富,無法為新貧世代帶來希望與未來。當權者如不改弦易轍,恐怕巡遊的喪屍大軍就要追過來了。(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副教授)
**********************************************************
我有經歷過"低薪高壓榨"的職場環境
因為自己一個人.沒啥負擔.可以選擇"老子不幹"
可是..未來年輕人怎辦?(看到親戚家小孩整天滑手機..只能嘆氣!)
歐洲幾個國家失業率動輒20∼30%
很難想像..發身在台灣的話.恐怕是..到處暴動.喪屍巡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