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寫的 國共兩黨這種恩威式經濟 如出一轍
這種恩威式的經濟模式 有效果? 但是對對中國人非常之有效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0635.A.BC5.html
整件事的問題源頭, 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擴張, 他透過政治, 軍事, 經濟等手段,
先壓迫臺灣和香港這些擴張目標, 籍此以利誘的方式, 收編當地部份的政要和商人,
和各行各業.
收買政要, 使當地通過了各種不利自己的政策與法律, 例如使臺港的產業走向單一化
, 失去經濟上的多元生存能力, 變得依賴. 例如在香港壓迫粵語教學, 貶低香港人母
語的地位. 例如將給予新移民的補助的門檻下降, 吸引了大量移民, 導致人口爆炸.
死守各種不合時宜的法律, 使既得利益永固, 永會不能新陳代謝.
使擁有資產(即房地產)的人能賺最多錢, 導致了一個迴圈, 有房地產的人可以錢生錢
, 變成錢或炒賣, 但沒有的人用盡所有勞動力和一生都難有收入. 使社會的經濟動力
癱瘓, 因為經濟所產生的利潤, 大部份都流進了不事生產, 欠缺視野的權貴手上.
被收編的媒體, 不斷將民智壓低, 所謂政論節目比起論政, 更賣力於貶低民主政治和
吹捧專制的強勢. 當社會有重大問題發生時, 媒體則把他推到不重要的地方, 寧可你
關心某個過氣明星的婚外情. 說服當地民眾不再繼續發展自身的獨立經濟, 放棄獨立
性, 變得必須和只能向中國發展, 變成了替帝國輸出高級技術勞工的源頭. 這些媒體
不會告訴你甚麼是法治, 怎樣才能夠令自己變強, 而只是不斷的煽動社會間的互相鄙
視與不信任, 每人都派一個標籤, 不斷破壞所有人的信任, 令社會肢離破碎.
他們說我們只看低質的東西, 實際上, 我們根本已不想看他們的東西, 他們的觀眾和
讀者也不斷下降, 只是他們獨佔了那麼多的媒體渠道, 用各種手段, 法規, 制度去保
障他們能繼續獨佔.
商人們放棄了自己的本業, 不再做國際生意, 不再產業升級, 要不就是把東西都轉移
, 要不就是把生意收掉, 全部變成地產, 來個「穩穩賺」. 這些地產穩不穩穩賺, 就
看政策上是否要讓房價升上去, 他們說, 自己一生的成果都在這些房子, 爆破了就很
可憐. 可是真相是, 他們拋棄了自己一生的事業, 做衣服的不再做衣服, 做科技的不
再做科技, 做電子的不再做電子, 他們既拋棄了自己的事業, 也將產業和市場, 拱手
送人.
配合那些房子升價和令他們能不斷賺錢的, 是甚麼呢? 旅客, 不論是香港的自由行或
臺灣的陸客團, 他們靠的都是不斷購物去維持租金, 這不是經濟, 他是透過放他們的
人出來透透氣, 迫他們進貢那些被收買的商人. 香港為甚麼能賣奶粉? 香港生產那些
奶粉嗎? 那是中國對奶粉課以重關稅, 產生價差才導致的. 如果中國不對他們課重稅
, 香港這個賣奶粉的產業瞬間就會消失.
把整個經濟和房價, 建立在一個他國根本沒必要的關稅上?
也就是一個國家被眾多叛國賊瓜分時, 才會變成這樣.
所以這不是經濟, 這是酬庸. 而那些受益者卻不斷把他們收到的酬庸, 說成是經濟,
因為他們不懂經濟, 不知道經濟是貨暢其流, 諸業興盛, 他們以為自己收到錢就叫作
經濟, 所以他們天天都在講配合中國才能發展經濟, 他們對經濟知道個鬼.
這些事情, 難道只有香港在經歷, 臺灣之前十幾年, 不是在經歷同樣的事? 臺灣, 難
道不正是還在發生中? 泛綠全面執政這就完結了嗎? 不僅連半年都沒有. 這些問題不
是還在臺灣存在嗎? 房價高, 媒體不斷製造不信任, 產業繼續沒有出路, 法律的更新
被卡住, 那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臺灣投下的影響力, 也是臺灣上一代人對於這些利
益和收買, 難以抗拒.
就像中國現在可以大大聲的說懲罰臺灣, 就是對自己的影響力有自信, 也呼喚他們佈
下的所有樁腳, 興波作亂.
臺灣人如果不戰戰競競, 謹慎行事, 透過已有的法律與民主制度, 明智的不斷抵抗這
些腐敗的影響, 防止他們再起. 讓法律走向現代化, 讓產業重新繁榮興盛, 走向國際
, 讓社會重建信任, 讓教育與媒體回到他應有的角色去, 將社會從追求特權重新回到
追求創造新的科技, 體制, 道德以及文化的正軌上, 讓人們不再把心思放在爭奪多幾
套房產, 決心用自己的力量去保衛自己的島, 充實自己的智慧與理性.
那臺灣很容易就因為一次不謹, 或者懶惰, 或者消極, 被這個影響力所吞食. 也很可
能一次錯誤的選舉結果, 臺灣就會亡國滅種. 不論是從經濟上壓迫, 還是軍事上征服
, 還是認同感上消失, 或者制度上腐爛, 也許這四件事一起發生.
因為這世界上有個大國想你消失, 這就是臺灣時刻面對的情況, 可能這國家放不了五
年, 十年, 三十年, 一個隨時都面臨亡國危險的國家. 會滅亡是因為有人處心積憂想
要滅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