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 Member
|
引用:
作者windhm
其實個人覺得沒必要執著在這, 以異步XMOS usb為例, 不管你快或慢, 都還是要進FIFO(buffer), 再重新以自己的晶振產生的clock輸出給DAC, 除非Latency過程會去修改數位內容(個人覺得不太可能), 不然意義不大.
|
是的, 我也是如此認為, 也非常認同如你分享的這個傳輸過程. 小弟目前用的XMOS DDC 確實也是設定在Async 模式.
由來是之前開始買了一些比較好的耳機以及相關系統後,一開始因為Latency 沒搞定, 常有爆音,再處理的過程中, 意外的發現調整Buffer Size 怎麼聽起來感覺不一樣, 還找了家人來幫忙切換讓我來盲測, 結果我還真的聽得出來差別. 音色音場啥的倒是沒啥分別. 最主要聽出來的差別是在殘響以及高頻的延伸.當然是沒有上天下海的差別, 可是因為聽得出來, 所以我也有點苦惱.這跟我相信的"科學"不一致啊. 也一直無法理解原因. 所以現在倒是沒有特別追求了.
就如站友說的, 以不破音爆音為最大目標就是了. 到時想東想西就不小心又會淪入之前熱衷二聲道時, 把音響搞得跟玄學一樣的胡同了... 
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希望看到PCDVD變成一言堂
原來壞人清單是這麼用的  , 感謝站友提醒
創造論點? 演化論點? 舉例來說, 我可不認為教徒與達爾文信徒間,在彼此都沒有100% 的證據前,動不動就要單挑對方,輸的吃XXX.
如果可以先自己設計一個科學實驗, 證明90%的人都聽不出差別時,而且通過測謊與腦波測試.也許有站友會考慮自己是不是要不要實事求是證明自己是那少數的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