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inlemar
Power Member
 
inlemar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力行三號
文章: 613
引用:
作者linjunan
##################以下為不負責言論#################
實際比較的話,接一般的喇叭(Spendor S3)感覺不明顯,接短距專用的錄音室的喇叭(Yamaha MSP5),會發現在1000ms時聽起來最「接近」一般的喇叭,設到800~500之間,會覺得聲音很鮮活、很乾淨,設到2000會覺得聲音比較死板←純個人觀感,接到一般的喇叭感覺差異很小。


之前也花了一些時間研究這個的效果. 不過僅試過在XMOS based 的DDC搭配耳機系統, 二聲道沒用上電腦還沒機會試, 我目前的相關ASIO Buffer Size測試狀況如下 :

1.Foobar ASIO Buffer Size : 50 ms
2.XMOS based DDC : USB Stream Mode->minimal latency(1 ms)
ASIO Buffer Size : 64 samples

上面是在我目前電腦上設定不破音的的最小Latency,對我的耳機系統效果是很顯著的. 聲音比較凝聚,分離度與音質也都最好. 把 ASIO Buffer Size 往上逐漸增加, 聲音會相對變得厚實(暖)但是卻模糊一些, 高頻的延伸也會差一點. 不過目前的設定僅能撥放44.1Khz 音樂(64 /44100=1.45 ms), 若要撥放更高取碼率的音樂時, 得要增加 Samples size 配合USB Stream Mode 的延遲, 不然就會破音了. 老實說, 這個ASIO Buffer Size 還蠻有趣的, 可以組合出不少因人喜好而異的撥放走向. 不過我個人認為在電腦撥放上, Latency 越小音質應是越乾淨的.

PS : 喔, 補充一下,我目前有的耳機K701, RS1i, DT990 600ohm, HD 25-1 等都聽得出來這種差別的.
     
      
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希望看到PCDVD變成一言堂

原來壞人清單是這麼用的 , 感謝站友提醒

創造論點? 演化論點? 舉例來說, 我可不認為教徒與達爾文信徒間,在彼此都沒有100% 的證據前,動不動就要單挑對方,輸的吃XXX.

如果可以先自己設計一個科學實驗, 證明90%的人都聽不出差別時,而且通過測謊與腦波測試.也許有站友會考慮自己是不是要不要實事求是證明自己是那少數的10%
舊 2016-04-08, 11:02 PM #3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nlemar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