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具參考價值的文章,不過,我被搞混了,倒底深焙的咖啡豆咖啡因含量是比較多還是比較少?好像文章裡頭前後講法不太一樣。
我想咖啡因含量的多寡用科學方法一驗便知吧,咖啡因溶解飽和度的問題的確是我因為自已以前用身體實際測試的感覺推測出來的。
其實以提神與否來(身體實際感受)說明咖啡因多寡是不準確的。身體會調整適應對某種物質的反應,也是藥物成癮的主因,或許粹取時間長,咖啡豆裡除了咖啡因之外的其它物質被較多的溶解出來,是造成攝取者產生不適的主因。
我曾經在粹取咖啡的時候故意不關機,到了一定的時間點後流出來的幾乎可以說是水了,雖然沒喝喝看,但那粹取液是透明無色的,然後把滴漏式粹取完的咖啡渣裝進濾杯裡用咖啡機再粹取一次,居然還可以粹取出非常多的咖啡液出來才會變透明液體。
由此可見,義式咖啡機粹取出的咖啡液是最多的,應該最濃,而且應該咖啡豆裡所有物質也是粹取出最多的,但,我喝這樣的咖啡液是沒有副作用的,然而,只要是滴漏的美式咖啡粹取出的咖啡液一喝幾乎所有副作用都來了,其中包括:心悸,頭痛,多尿,口乾舌燥。以上是馬上出現的副作用,半天後的副作用是:胃痛,痛到要滿地打滾,必需馬上吃小蘇打制酸才行,你說,這現象奇怪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