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moronNZ
一直有想過當初雪隧這不鐵路與公路共構  都挖了一次挖兩種,今天也不會有台鐵還想自己搞一條北宜直鐵∼∼這國家一直在做重複投資了事情 
|
現在看來窄窄兩條四線道,當初可是花了多少心血才完成的工程奇蹟,
合理的說法是已經是國際認證的困難工程了,實在沒有能力(或資金),或合適的地質條件去納入更多考量
引用:
作者阿帕契女王
以價制量本來就是根本且直接的做法,現在台灣人不用車位就能買車,老車也沒有管制人人花個幾萬元都有車開,出外反而覺得停車費貴的人比比皆是,台北宜蘭兩個人一趟交通成本從300元變成1300元,相信很多人會改去別的地方玩
不知道您要怎樣的交通建設?第二條雪隧還是高速公路?
|
我的意思跟您一樣就是以價制量必須有他更根本的考量,不能只是拿來解決眼前雪隧塞車這個單一事件,您講的是更深更廣的管制汽車數量的議題
交通成本從300元變成1300元,是否影響前往宜蘭的意願,這有待商榷,是我個人是完全不影響意願啦,
畢竟去一趟宜蘭要花的錢可不是幾百元,大部分人都是去度假的不是去工作的,食宿油錢就多少了,若是去花蓮台東,多繳這1000更是九牛一毛,
不能跟在台北市我去東區玩比去西區玩多花1000,那當然是去西區...這樣的考量
而若真的影響了意願而不去宜蘭....這並不是政府跟宜蘭花東商家要的結果啊,怎麼會逼大家都別去了所以就不塞車了這樣解決,肯定會更多人罵的,政府自己收錢卻不讓商家生存
所以我才說問題在雪隧瓶頸,不是叫大家少去就能解決
至於交通建設....機場、港口...都是可以發展的項目,但這必須有更長遠的原因,不能只是為了解決宜蘭觀光,之前一條蘇花高就吵成這樣,所以這需要更多的社會共識及....政府對花東發展及建設的決心,
但我個人對建不建是樂觀其成啦,倒是沒有覺得因為我自己想去宜蘭就非得開一條路給我爽爽的去...那樣的想法
我自己面對雪隧塞車這問題的解決方式一向是,半夜或凌晨上路避開人潮,或走北宜或走102縣道這樣,路不轉車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