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esp002
重點是這不是作文比賽,取片名決定權在於發行片商,
他們考量的不是如何如何貼切主題的片名,而是聽起來
響亮,唸起來讓人印象深刻,中文造詣再高也無用武之地。
|
引用:
作者RATP
就是說啊
我現在發現那些取片名的真的還蠻厲害的
片名和預告片類似
都只是行銷的一環
簡易響亮好記就是成功的片名了
大部分的好萊塢電影都只是娛樂商品
其實不用把取片名這件事看得太嚴肅
|
我會這樣想,台灣片商這樣子翻譯片名,是否表示,台灣在“娛樂文化”這一塊,
距離一個距離一個理想中的"層次",其實還有滿大的"待進步空間"???
理想中的娛樂文化的"層次",在外國電影引進台灣的時候的電影片名中文化這個細節項目,
應該要是在盡可能最短的詞句內,盡可能不跟過去的已經登記有案的電影片名會重複的前提下,
盡可能的尊重原片名的意思前提下,把整部片的重點大意也表達在中文的片名之中。
當然,負責翻譯片名的工作人員,她/他的酬勞也不能少,不過台灣的那些片商的金主們,
他們本身會有達到理想中的娛樂文化的"層次"嗎?他們能給出合理的酬勞嗎?
都是問號了。還是一切都是costdown,包含片名?
我還想到,阿諾之前還有一部片的中文片名叫做“間接傷害”,願意這樣翻真的滿難能可貴的。
(但這樣翻其實是應該的)
過去,當我自己憑一己之力整理出N片的中文翻譯片名之後,
對於 魔鬼XXX、XX終結者之類的回收再利用詞彙,
其實我已經很難再去對片名有深刻印象了,因為片名都太像了,我都會搞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