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paperboxlion856
有跳脫嗎?
我看到的是
豬豚老是被自己玩死的不得志女王,終於遇到她心目中理想的玩物,哪怕是曇花一現...
|
哈哈! 你說的這點,就是導演採用開放式結局高明的地方,讓觀影者各取所需,各自解讀。能夠讓觀眾持續討論,但沒有一個定論的電影,是成功的要素之一。
不過就我問周遭看過這片的朋友的感覺是,如果屬性是M的人,會認為弗萊契是面惡心善,有心教導有才能學生的嚴師。但屬性是S的人,則會認為他是利用權威遂行其意志,玩弄少不經事的學生,看他們為其爭寵,得到自我滿足的變態。
---------------以下有雷----------------------
從片中導演特別安排的兩點可以思考一下弗萊契的動機:
1. 以前優秀的學生自殺了,卻故意說是出車禍,惋惜他才剛在樂壇嶄露頭角的年輕生命驟逝。
你可以說他是真的心痛,對自己過於鐵血的教育方式有一點點後悔而流淚,但說謊誤導樂團的年輕學生,是為了讓他們更加服膺於自己的***威之下,以為自己也能夠透過如此的磨練過程,像學長一樣出人頭地。
2. 被拔掉教職後,在小酒館偶遇時,那番"談心",內容或許是他的肺腑之言,但他主動攀談的起心動念,是為了設局徹底毀掉主角的音樂路,以防有才華的主角,那天又重拾鼓棒,成為他樂壇的敵人...
如果真的是個惜才的嚴師,在重要音樂人會出席的音樂會上,臨時不告知主角更換曲目,讓他出糗,說不是為了徹底毀掉他的音樂路,而是發自內心想要,"再次"鍛鍊主角的心智,讓他成長,這如果不是被虐狂的思考邏輯,就是得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了...
如果拿Training Day來比較一下,再看兩部片的結局,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被陷害的主角,最終都採取了"老鳥"意想不到的方式反擊。所以我覺得這部片主角有跳出原有的遊戲規則,當跳出了壓迫者的規則之後,他們就無法再限制和打壓你了~ 成功是需要努力和付出代價的,但這不代表我們沒有自己的尊嚴,也不需要靠看別人臉色,才能取得認同,因為有些人的出發點,未必是善意的,但有實力的人永遠可以得到社會的認同,而有實力的人,也永遠不乏嫉妒者莫名的惡意攻擊。
尤其當庸才遇上天才時,通常在庸才無法掌握天才為己用之後,下一步就會是由愛生恨,如同阿瑪迪斯中的宮廷作曲家一樣。音樂這領域,是很吃天份的,我自己學過音樂,有人說天才是1%天份+99%的努力,這句話沒有錯,但是如果你缺那1%天份,靠什麼嚴格的訓練、教導,都還是無法在音樂領域獲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