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Godzilla2014
金球獎是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辦的,有頒獎典禮而且歷史悠久所以比較受關注
但口味一向和奧斯卡有區別的,別被台灣媒體的「風向球」之說騙了
要看奧斯卡風向,各大影評人協會獎項還比較準
|
在每年12月初開始的所謂電影獎季節(Awards season),金球獎近年來已經被好萊塢塑造成促銷這些參展熱門電影的重要獎項,既然促銷才是目的,品味、評審口味、奧斯卡命中率...這些都已經不重要,只要金球獎提名或得獎的電影票房隨著增加就好。至於奧斯卡金像獎雖然仍然是美國境內最重要的電影獎,但是票房效應差不多在頒完獎就消失,而且消失的速度愈來愈快,因為頒完獎後差不多就到了3月,好萊塢年度的第一波大片從3月份開始陸續上檔,得獎大片的聲勢也差不多完全被這些大片掩蓋。而奧斯卡的新聞效應大概也只維持到頒完獎的第二天(美國時間週一,台灣時間週二),大概不用等到週五的新片上檔就已經完全消失。
至於奧斯卡風向球,近年的發展是各大專業公會獎項才是觀察重點,在這些公會獎項頒獎前的所有電影獎、包括金球獎在內,效應也是很快就消失或被蓋過。例如導演公會獎近年來在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導演獎項命中率相當高,相對於最佳影片獎項的製片公會也很高。至於大大小小的影評人協會早就不是風向球了,4年前的社群網站(The Social Network,2010)幾乎橫掃所有影評人協會的影片、導演、劇本獎項,金球獎也是這三項全拿,但是從公會獎開始卻一個一個大翻盤,影片(製片公會)、導演(導演公會)全部都頒給了王者之聲(The King's Speech),最後的奧斯卡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