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GOLDHAN
問題是我們世大運經費遠高於歷屆其他各國花費
且像運動會的利益如增加國際知名度、增加周邊經濟效益等
以世大運等級與我們的體育實力,我認為能得到的回收效果完全不成比率
還有就是可以看到決策精細度像個幾百萬經費的專案一樣
連賽後設施移交的規劃都沒有個所以然,好像就是錢先花再說
就像花博園區一樣,展出後個人認為只剩下鄰近捷運的圓山園區仍有持續使用效益
其他北美館園區、新生公園等變成了一大片三不像沒人氣的公園
|
其實舉辦這類大型賽事/ 展覽是真的很燒錢沒錯, 主要目的還是在透過這些經費去爭取國際能見度, 另外額外也是在增加觀光人數, 門票以及門票之外消費(住宿飲食娛樂), 根據過去的統計數字來台佔最多的大陸, 日本和美國(應該超過70%), 平均每人每天花費至少200美金, 每次停留夜數約6-7晚.
底下是提供一點常常被討論的數據做參考.
日本2004的浜名湖花博經費是430億日圓, 園區規模約56公頃, 收入是177億日圓 (成人門票2900日圓), 期間187天吸引540萬人次旅客
台北花博總經費市府的說法是95.3億, 加上周遭支出等約136億, 園區規模約92公頃 , 收入是14億台幣(成人門票200元), 期間171天吸引896萬人次旅客, 2010年總觀光人數比2009年成長26%(約增加116萬人次)
高雄世運 , 130億, 興建世運主場館(此館為中央出資, 約60億)和巨蛋和翻修了其他小型運動館(其他中央負擔50%, 地方負擔46%, 其他 KOC), 收入是6300多萬(門票為75~750元不等), 期間20天吸引113萬人次, 2009年觀光人數比2008成長約14.3% (約5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