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山賊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2
文章: 125
引用:
作者space
我認為 迷路的小狗兄 說的沒錯
使用低頻率系統,以太空中這麼遙遠的距離來說
如果要能順利收發訊號,天線長度可能比一般大樓還要高
問題是太空船不可能架設這麼長的天線

另外還有資料傳輸率的問題,所以太空通訊使用高頻率的微波


真空中頻率 60 MHz 電波的波長為 5 公尺, 典型半波長赫芝天線長為 2.5 公尺 (不計波長縮短率), 四分之一波長馬可尼天線長 1.25 公尺 (不計波長縮短率), 不到一個人高!

典型 cable 上行回傳速率至少可以有 1 Mbps (1000 Kbps) 以上, 所佔用頻段在 50 MHz 以下..

看一下 旅行家一二號的通訊系統, 天線直徑 3.7 公尺, 數據傳輸速率僅約 69.63 kilobytes, 相當於 500 多 Kbps, 連 1 Mbps (1000k) 都不到, 為何還是要用波長短得多 2 GHz 以上的微波頻段, 而不是數十 MHz 的頻段呢? 不是說頻率低波長長, 衰減越小, 傳得越遠嗎? 連那個式子都這樣子寫...


引用:
作者oversky.
自由空間(Free space)的理想無線通訊可以參考 Friss Equati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Friis_...ission_equation
在這個公式可以看到接收到的功率 Pr 正比於波長平方。
不過這個波長出現的原因和繞射無關,
是由接收端天線的等效孔徑面積(effective aperture area)導出來的。


嗯! 紅字才是重點.....

另可否請您解釋 Free-space_path_loss 中, 所給出看似波長越長, 傳輸損失越低的問題?
舊 2014-01-24, 08:31 PM #6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山賊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