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orakim
簡單的說就是預設環境是有障礙物的情形
在非真空環境下,基本上就是有障礙物的情形(例如:空氣就是一種障礙物,而這個障礙物影響的是藍光部分)
把這種接近現實生活的東西 簡約簡約在簡約 就會得到上面那種說法
這個沒什麼好好奇的就是了,只是山賊兄把他過於嚴格的看待
|
我不這麼認為耶! 因為一些提到這個觀點的人, 都不是在談 "障礙物" 對電波傳播影響的場合; 更何況現實生活中一般障礙物的影響, 也不見得就一定是 "越低頻傳輸範圍越遠", 或是 "頻率越高衰減越嚴重, 就如同我舉給另一位網友的家用無線電話例子一般..
引用:
作者daaaaa999
沒有啦,那也是我誤會囉,希望你也別太在意,謝謝∼∼∼
會有你提到的問題,會不會是物理教的(波)傳輸的問題?
因為我自己的理解也是低頻波傳輸距離教高頻為長.....印象中與廣播頻率有關∼
但沒有很確定
|
嗯! 我認為您所說的這一項才是主要因素之一......
因為一些書本在介紹跨地平線的中長波無線廣播, 的確波長與服務距離會有關係, 那是與地球表面彎曲以及 referee_c 君所提的繞射有關; 所以才會給人一個印象就是波長較長可以傳比較遠..
而在 VHF 以上 (含), 因為繞射性差, 則多以視線直射 (Line of Sight) 來探討, 不考慮地表彎曲與波長的關聯, 更不用說家用無線網路與 Etag 所屬 UHF (300MHz ~ 3GHz) 頻段, 那麼在 LOF 場合, 尤其僅數十公尺的距離談說 "波長越長傳播越遠", 就會是個問題..
引用:
作者orakim
主要有這三種 干涉,繞射,散射;而這些都是有障礙物才會發生的情形
前面兩種高中應該教過 就不提了
|
嗯! 您所提的還少一個 "反射", 而這個是短波長電波, 在都市或是室內有眾多障礙物遮蔽的情況下, 還能達無線通訊的主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