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Domitian
有一說崇禎當初畢竟還沒想到要殺袁,只是那時溫體仁及周延儒為了鬥東林
黨的大學士錢XX,所以構陷了袁、錢勾結,「邊帥勾結內閣大學士」,這是
明廷必死的重罪,所以袁才死得慘。溫及周對明的內部傷害也正式露跡。
之前已有網友提出了,王在晉爭輸孫承宗,是因為他當時的答辯完全顯示他
對防禦及實戰的無知,因此明廷會選孫的方針也是有道理的,別忘了,當時
魏忠賢還權傾一時,對孫帝師的身份很是忌憚,還曾經要求天啟叫孫別進京
,你以為孫如果論點站不住腳,魏系人馬會輕易放過這機會?只是明後來被
統治階層的普遍貪腐及天災所害,先自行崩潰了。
|
王在晉和孫承宗的吵架、有兩個版本,一是明史、一個是三朝
一個是寫孫承宗贏、一個是寫王在晉贏
連wiki都能查到
其於資歷和表現、我相信王在晉的版本
一個從地方兵備打倭寇起家、兵備、巡撫、經略、侍郎、尚書、軍職全壘打的人
一個有本事擔任五部正副部長的人
一個有本事同時兼任三部副部長的人、處理遼東殘局的人
一個著書不少、很多還是研究明代重要史料的人
其中《越鐫》、《海防纂要》、《通漕類編》三本被後世廣泛用於研究明代航海、貿易、海關、海防、軍械、戰陣、經濟、地理、航運、船舶、漕運、河渠等方面
這三本書之所以研究價值高
都是因為王在晉善於將自己官任上接觸到的案例、資料、體制等系統的編纂成書
你要說他是廢材、最少也是複合型的廢材、問題是有可能嗎?
有這番成就還叫廢材、那孫袁兩人我真的不知道該叫什麼了
對了,他還是崇禎元年刑部尚書
那個時間點、還能選一個廢材當刑部尚書
我同樣不知道該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