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酢醬麵
說得好似後金發生什麼事,探子一通電話就能傳到東江>明>蒙古,天涯無遠弗屆.
朝鮮東江要行船,蒙古要跑馬,情報還要再三確認,否則妄動兵馬誰也擔不起.
那年頭更沒24小時戰備,不是一聲令下就能糧草備齊,部隊立刻集結出發.
要是明蒙古朝鮮各方都沒難處,能全力配合,那就不會是弱弱聯合湊一起取暖了.
|
你這種論調不是自打嘴巴嗎?
你也知道因為訊息沒有辦法傳這麼快、一個人的能力也有限
所以明朝各地才會有代理人,像督師、經略這種全權負責的高級官員
結果你的論調在遼東的失敗當地的最大主管袁崇煥不用負責
反道全是遠在北京、還得管李自成、全國天災崇禎的錯
若不是古代訊息沒有辦法傳這麼即時
怎麼袁崇煥有辦法捏造後金有二十萬的人假情報來混淆中央判斷
最少在寧遠之戰中央還能知道後金準備反攻、提早下令前線軍民撤退
袁崇煥反倒是後金繞這麼遠的路,都打到北京城下了、還渾然不知
不是反倒顯袁崇煥無能
還有孫袁兩人每年在遼東扔五百萬兩丟進水裡都不痛了
包含耀州三十萬石糧草都可以送給後金搶
結果你在跟我講他們會節省物力、不能亂動,你是在跟我講笑話嗎?
然後麻煩你搞清楚一下、孫袁兩人那種搞法正是二十四小時搞戰備
才讓明朝花這麼多錢、當時李魯生就在質疑了
==========================
兵科給事中李魯生言:
從古征戰未有陳師境上數年不進者,亦未有去敵既遠虛設十餘萬之眾坐食自困者,有之則守戍之眾而非進取之旅也。
戰守機宜專決於外,臣何敢遙度。
但戰則有戰法,秣馬厲兵,簡卒剋乘,刻期舉事,即有大費,可期永省。
守則有守法,遠斥堠,固營壘,高城深池,屯田積穀,以待事會。
兵不須眾,馬不須多,庶堪持久。
今以十四萬之眾,歲費六百萬,雖言唯敵是求,其實百事不辦,戰固未能,守亦羞稱,虛糜自弊而不虞其後,臣所為中夜徬徨,當食廢著也。
樞輔當審時度勢,知彼量己。可戰則用戰法,可守則用守法。
==========================
結果養了這麼多兵又不打
自然有人會吃空額,朝廷查帳就會出問題
結果遼東軍的馬世龍為了掩蓋這件事(和後金開戰)
才和各懷鬼胎(想回北京)的孫承宗發動耀州之戰
下場輸得一塌糊塗、還引來了後金報復,種下了寧遠之戰的前因
這些事都是一條一條有前因後果的、一件接一件發生
你到底懂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