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酢醬麵
也對,我的立場是支持袁,可說是陷入乾隆御用史官設計的陷阱之中..
問題是,明朝的皇帝及官員們為何也被蒙蔽,袁之前如此,袁死後仍如此,
明明不斷有人提出更好建議為何不用?
我們現在能認清的,古人未必能撥開那層紗.
1.山海關之後已退無可退,王在晉也認為邊兵不可靠,得置之死地,使其死守.
2.戰線前推至遼西走廊卡住地形關隘,使山海關-京城安穩.
倆者相比,光啟崇禎顯然都選擇了能更安心的後者.
袁事實上是騎虎難下,守遼戰略不是他發明,局勢變遷更不是他能主導.
|
身為統管遼東的最大主管、要蒙敝上級單位很困難嗎?
這種以職權欺上瞞下的事情不要說歷史了、就算是社會職場上少見嗎?
另外我也說過了、那條防線是孫承宗開啟的
當時他以帝師的身份得到天啟絕對的信任、其它人根本無法相比
就算當時東林黨最聰明的智囊葉向高要想阻止也沒辦法
無憑無據一句話就以為古人就不能認清、只有我們可以認清?
你去翻翻那些人的資歷
天啟、崇禎:基本上是失學少年、上台就是皇帝,基本上一點社會經驗都沒有
孫承宗:科舉考上當庶吉士,帝師、直接就是部長等級
袁崇煥:從天啟二年才開始有縣令當、七年內從縣令變督師(基本上比火箭還快)
王在晉:萬曆二十年進士、出道就打倭寇
歷經四朝當過兵備、巡撫、經略、侍郎、尚書,軍職生涯從基層到中央全部幹過
六部中還別當過五部正副部長
奴爾哈赤在薩爾滸大勝時、這個人還兼任三部副部長出任遼東經略收拾遼東殘局
這種看履歷評斷個人能力的方式、現代不管公司政府也是常常使用
(我也常常用來批評當今聖上的用人之道)
就經歷而言,不要說那兩位失學青年
孫袁二人比起王在晉根本完全不是同一等級的東西
就當時資料來看、王在晉對於孫袁所有政策、後金行動的預言全部精確命中
以王的資歷來說、他的最有可能做到(長期軍旅行政經驗、其後又直接總理遼東事務)
這個人在這篇之前、支持袁崇煥的你又瞭解多少
但是經歷多、資歷深和當政者信不信通常是兩回事
就拿台灣現在政壇來說
現在聖上用人只信兩種:只會在政府機構當大人、或只會在教育界當大師
很少看到有在基層長期工作經驗的人、所以才有一堆大而無當的政策
除了規模和遺害、和孫袁兩人搞出的那條關寧錦防線何其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