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酢醬麵
Major Member
 
酢醬麵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7
您的住址: 豬窩
文章: 236
引用:
作者idemon..
我可以告訴你、這種不入流的事後諸葛我不會幹
我講的東西、全是當時遼東的前大頭王在晉和孫承宗爭論的東西

當時奴爾哈赤在薩爾滸大敗明軍、急速擴張領地時
王在晉出關巡察後做了下列判斷上書

王在晉請接濟海外疏云
=====================================
奴即來,臣亦有所恃以無恐。哨馬日往來於前屯、寧遠之間,擾其耕牧。出關三百里,田無五穀,賊不得糧,進無可資,退無可食。奴將棄廣寧,而畫河以守
=====================================
山海關出關三百里、沒有任何糧食可以供後使用
後金得不到糧食、將會放棄廣寧、畫河自守
其後後金果然連廣寧也不要了

而後金後面給袁崇煥的書信中也言道
=====================================
若真誠和好,則以大凌河為爾界,三岔河為我界,此兩處之間,留為空地,逃人盜賊易察,不致滋生事端,和好之道得以長久。
=======================...

也對,我的立場是支持袁,可說是陷入乾隆御用史官設計的陷阱之中..

問題是,明朝的皇帝及官員們為何也被蒙蔽,袁之前如此,袁死後仍如此,
明明不斷有人提出更好建議為何不用?

我們現在能認清的,古人未必能撥開那層紗.

1.山海關之後已退無可退,王在晉也認為邊兵不可靠,得置之死地,使其死守.
2.戰線前推至遼西走廊卡住地形關隘,使山海關-京城安穩.
倆者相比,光啟崇禎顯然都選擇了能更安心的後者.

袁事實上是騎虎難下,守遼戰略不是他發明,局勢變遷更不是他能主導.
舊 2014-01-21, 10:33 PM #10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酢醬麵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