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idemo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3
文章: 63
引用:
作者酢醬麵
對皇帝拍胸脯吹牛是慣例,孫傳庭也幹過.

---
當時內外交迫,照理王在晉的主張對國家有利.但為何多次上書卻不被
接受,甚至遭免職?

退守山海關,最大問題在於沒了緩衝,一旦前線有警,立即京城震動.
這種提案不可能被皇帝及閣臣們所接受.

--
稅收如何,預算赤字...這種事不是區區經略,督師能插手.

連皇帝也沒法改變早已不符時勢的戰略,更何況以此苛責袁.

事實上袁是有作過努力,整頓軍隊,議遼餉,談和...只是最後都成了罪名.


當時孫承宗身為帝師得勢、王在晉根本沒得比
王在晉的方案還被孫承宗說迫力不足
至於免職原因也講過了、清閹黨時下課

至於說退守山海關沒緩衝論、前面有講過了
後金兵力不足、做什麼都很被動
極限動員不過六萬、而且四萬後勤僅二萬是戰士

所以不管是寧錦大戰、寧遠大戰,都是被明朝(孫袁二人)挑釁後反擊戰爭
皇太極和奴爾哈赤也一直強調以三岔河為界互不侵犯

沒事跑到寧遠錦州還有補給困難的問題
而且寧錦大戰事後證明皇太極根本對錦州沒興趣
因為戰後明軍主動自錦州撤軍、後金佔領也只是拆除城牆堡壘後撤軍
連錦州都沒興趣了,後金對更遠的寧遠、山海關會想要嗎?

而袁崇煥和孫承宗搞這條防線、反而提供後金就近搶掠物資的機會
後金不少關寧軍奴隸就是這樣搶來了

而且這種防守方式還不斷切割明軍主力(分散於山海關、寧遠、錦州、小大凌河)
佔的越遠、軍力越是分散,反而提供後金各個擊破的機會
比方說繼戚光留下的戚家軍、就在大凌河被後金消滅
到松錦大戰時、遼東軍連自保都做不到
才有會洪承疇帶九邊精銳來救援、帶給明朝送終的最後一擊


另外督師已經是皇帝底下最大的特派官員了、基本上都是大學士等級的
這樣的身份還不能影響帝國大政、還用區區二字形容∼
而且遼東戰略完全是袁崇煥一個惡搞的結果、崇禎根本不清楚也管不了
前任都做好好的東西,偏偏袁崇煥就是一概不理只顧修他的破城
如果崇禎有責任、也只是任用的袁崇煥
舊 2014-01-21, 12:10 PM #9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demon..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