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budgie
勤力有什麼用? 田裡的牛不夠勤力嗎? 你有看見牠們發達的嗎?
現在的跨國富豪有那一個的手下公司不是成千上萬的, 每一間公司每天花上五分鐘去管理, 一天36小時也不夠用吧, 那他們是怎樣管理手上的公司的? 你要大小事情一手抓一手管, 那就只能做到死。有作為的君主都是知人善任的, 會將工作交給代理人, 這也是現在管理學的一個重點。
我從沒有聽說過一個有為的領導手下會滿是一堆廢柴, 正如韓愈的『馬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
|
這種講法太脫離現實
你忘了不管是當皇帝或都是大臣、都是活生生的人
崇禎當政時不過十八歲、換做現代也不過是大學生
而他面對的都是久經官場、歲數經歷都是他好幾倍的老油條
熟悉政務、識人之明
這些都是要時間和經歷才有辦法累積出來的
難不成你十八歲就有辦法做到
伯樂若沒有長期觀馬累積心得、有辦法辦識出千里馬嗎?
再者崇禎那個位置也不是他主動要的
明朝皇位有嚴格的排位規定、輪到了想不幹都不行
對於一個被硬擺上架才當的年輕皇帝、你要求他要是天縱英才來評斷高低
你認為實際嗎?
歷史上所有的勝敗
絕大多數的成功和失敗關鍵都是運氣、而不是才能有多高
比方說宋金戰爭中、金朝最後的常勝將軍完顏師屢在打垮北宋最後一隻精銳軍團才身亡
皇太極在松錦大戰擊敗明朝最後的精銳部隊才病故
兩個關鍵時刻只要北宋或者明朝再拖久一點、情勢很可能會大逆轉
就拿中國最有名的唐太宗、說是幸運超人的化身一點也不會為過
帶一名侍從做軍事偵察,中途太累休息睡著
被敵軍發現準備包圍時、一隻老鼠爬到侍從臉上驚醒才及時逃脫
也就是說沒有那隻老鼠,就算還有後面的唐朝,也不可能會有那位太宗
這種情況你要跟我講什麼伯樂論高低
所以歷史人物,我現在都是看做事的心態(當事人可以掌握)、成敗到是其次(當事人不能掌握)
一隻軍隊即使沒有打勝仗,但是在絕對劣勢下寧可死戰不降
難道就沒有可欽佩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