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Member 
			
		
			
				
			
			
								
	 | 
	
	
		
			
			
					
			 
			
		
		
		
									  
		
		(中央社記者劉麗榮台北23日電) 
國防部軍備局長兼中科院長金壽豐今天表示, 
正在研發中的長滯空戰略型UAV執行非常順利,但並非外界所稱的「長征計畫」。 
 
媒體報導,中山科學研究院「長征計畫」耗資近新台幣30億元, 
為空軍研發戰略UAV(無人飛行載具),但空軍亂改作戰需求,要求延伸作戰半徑, 
須能深入中國大陸江西、廣東沿岸一線機場偵察,中科院無法滿足空軍作戰要求, 
使得原先研發成果無法量產。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天審查「中華民國101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 
(含附屬單位決算及綜計表)案」,外交部、國防部等單位首長列席備詢。 
 
中國國民黨籍立委林郁方質詢時表示, 
報載提到長征計畫,但「長征」是中共的術語,到底有沒有這個計畫? 
 
金壽豐答詢時說,中科院現階段沒有這個計畫(長征計畫)的名字, 
但根據報導內容所指,應是正在研發中的長滯空戰略型UAV,研發目的是希望 
能在空中飛行較久,能有比較多的酬載,性能比陸軍正在使用的銳鳶UAV有大幅提升, 
計畫執行非常順利。 
 
金壽豐表示,這項計畫仍屬科研計畫,量產與否由軍種決定。 
 
金壽豐說,媒體的報導與事實有相當大的差距, 
因為無論是中科院或空軍,都沒有講要到中國大陸上空偵察。 
 
至於UAV專用的「轉子引擎」,金壽豐說,假如能在公開市場買得到,當然去買, 
但確實買不到,這是非常高規格的引擎;後續若進入量產, 
引擎的關鍵技術不能受制於他人,否則無法執行任務。 
 
林郁方並質詢國防部副部長夏立言,即使長航程UAV造出來, 
會考慮讓它到江西執行任務嗎?夏立言說,等研發案有具體成果後再說, 
情報蒐集有很多方法,不需要用飛機直接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