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zeusforce
Sony遠遠不如從前風光了很多其他知名的日本牌子也是
Apple也逐漸下滑~Why?
三星等韓國牌子崛起也只是數年的事情
這些知名牌子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其實非常多根本捱不到十年)
更別提HTC這種超短命的榮景
撐起牌子靠的也不只是創意~很多時候創意還不是主要的
所以最早我才說你何不自己創業看看?
而且整個搞研發、行銷
剩下來一大堆沒"腦力"的人怎辦?放著失業用社福去養??
最低基本薪資6萬~能領到的有幾人?如果沒多少搞不好真的Apple就懶得理了
台灣不是沒創意,是台灣一直都在扼殺創意,來源很大是壞的、守舊的老闆?!
我還是那句話~沒自己真正體會過整產業運作
只是嘴砲而已
台灣是沒創意~盡是一些不切實際的空想~沒資源還理直氣壯的要有資源的承擔風險
而你舉的例子我還是看不出跟你講的腦力工業有何關聯
一大堆產業都是往外賣東西
差別只是知名度高低~而知名度也關連到...
|
跟你討論超累的,簡單講...就是自視甚高,一副你沒創個業,你什麼都不懂。
那還要談個什麼?...( 不知各大學院校的商業教授們...有多少是創過業了。 )
所發的文,就是為反駁而反駁,就是急著反駁,不會停下來想一想。
一段一段來....
============================================
Sony遠遠不如從前風光了很多其他知名的日本牌子也是
Apple也逐漸下滑~Why?
三星等韓國牌子崛起也只是數年的事情
這些知名牌子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其實非常多根本捱不到十年)
更別提HTC這種超短命的榮景
撐起牌子靠的也不只是創意~很多時候創意還不是主要的
所以最早我才說你何不自己創業看看?
而且整個搞研發、行銷
剩下來一大堆沒"腦力"的人怎辦?放著失業用社福去養??
最低基本薪資6萬~能領到的有幾人?如果沒多少搞不好真的Apple就懶得理了
===========================================
看這段,就知道你完全不懂我在講什麼,也沒想過
沒腦力的人怎麼辦?...這我在集英社舉過例了。
有腦力的漫畫家,創造出了漫畫。
腦力、創意沒那麼強的可以做什麼...行政人員、總機、印刷廠技術人員、進出口貨車司機、港口起重機操作員等。
再來SONY、APPLE、HTC,他們風不風光一點關係也沒有。
舉他們不是風光,而是他們養活了多少人!!!
SONY:發明WALKMAN、BD、PS3、電影工業,少數腦力之人發明,其他腦力沒那麼強的人。製造、生產、運送、上游半導體、下游紙箱包裝。
拜託~想寬一點吧~朋友,一個發明養活多少人,這才是我的重點。
經營不善,那是上位者的問題,可以另行討論。
回過頭來看我批評的組裝製造業...
他發明了什麼?,買機台回來,顧技術員組裝...然後呢? 沒啦,只是代工是要想什麼?
只要想辦法拿到定單組裝就好,想辦法壓低報價搶單就好。
SONY 跟 組裝製造業,SONY發明,只有一家。
組裝製造業...代工,好幾家,要搶SONY的單,只有銷價競爭。
兩間公司在一款產品上賺的利潤就有差,給員工的就有差,
同是大學生,一個在SONY做,一個在組裝製造業做,都做同樣的事,誰領的錢會比較多?
這就是我要說的腦力養活多少人,可以提高平均薪資。
舉個板上人應該都知道的例子。
科技廠、同學歷、同職稱都叫工程師,都做設備,
那每個不同公司的工程師都領一樣的薪水嗎?
是不是利潤賺越多的,給的越多。
沒什麼賺或虧的,只能給基本月薪而已,沒獎金呢?
======================================
我還是那句話~沒自己真正體會過整產業運作
只是嘴砲而已
台灣是沒創意~盡是一些不切實際的空想~沒資源還理直氣壯的要有資源的承擔風險
=============================================
嘴砲? 貴友,真的多出去走走吧。
舉個我知道的例子。
台灣曾經是汽球代工大國,後來薪資水平提高。
很多廠都外移,只有一廠留了下來接受挑戰。
他廠都在大陸繼續搞無腦代工。
這廠在台用腦力、搞創意。
十年之後,當初的汽球代工廠,去大陸的機乎全死或死撐。
留在台灣的這家,靠著腦力的發明,做出很多新產品、新創意
做一個汽球的利潤還比去大陸的友廠多很多。
相關的故事不是只發生在汽球代工廠。其他工業也都有發生。
嘴砲? 這就是實例。
你果然是老闆,因為你跟我接觸的老闆都有著同樣的個性。
只能建議你,多接受部屬的諫言。歷朝名君大都有這個氣度,如:唐太宗-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