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zeusforce
從前的中國歷史各代有像現在的台灣這般如此倚賴對外貿易&供應鏈連結??
台灣的內需能跟那邊的比嗎?回復的動力來源在哪?
至於
"至於MIC也沒什麼不好。
舉APPLE為例,他是MIC,卻沒什麼不好,
要不是美國經濟慘到不行,她會想請apple的製造組裝回來?"
我搞不懂這段是表達甚麼?
你希望台灣也搞國外製造國內只留品牌?
而美國請apple回來不就是應了不能真的拋棄製造業減少的失業率跟帶來的產值?
何況這些組裝工作跟你講的不知進取,懦弱的低階組裝一樣吧
你列的那一堆牌子頂多叫做知名度高
不知道跟你講的腦力創造工業有何關聯??
而且你知道一個國家有多少企業?就拿最前面的幾隻領頭羊就以為夠能養家了嗎?
還是你也覺得讓國家握在幾隻財閥巨獸手中也無所謂?
|
內需跟人數量無關,跟富有有關
一國的富有,跟土地大小、資源也無關
跟腦力有關,這也不是我原創,是上位前輩們之前在電視上講的。
腦力? 牌子? 呵
集英社等是個牌子沒錯,但不要被牌子給矇住了眼
其底下的多少漫畫家,用盡腦力的創作,支持了這家公司,也支持了多少相關產業?
簡單想:
1.集英社:編輯等人
2.經銷
3.印刷廠
4.紙類工場
5.原木採集:進出口
6.進出口:相關行政、搬運人員。
而我們台灣的低階組裝就是只做其三的工作,最近才有人開始在做1的工作,也是最賺的。
如:HTC
而以上類推,SONY等也是這樣靠腦力養活一群人
為什麼台灣不能有個像APPLE,專門做1的工作,把低階沒什麼賺頭的外包(MIC)?
集英社也不是只有高知識份子才可以做。裡面也是有行政,也是有清潔等的吧
我認為台灣有的是太多的3,太少的1,所以薪資才會像現在如此。
當台灣的公司大都是3的時候,給的薪水也高的時候,內需市場自然就大。
一台IPHONE兩萬,台灣最低基本薪資6萬,這樣你覺得APPLE會不重視台灣市場?
中國大陸人多,以前他們窮的時候,人多有用嗎?
一億人口的日本內需市場都比十二億的中國強。
台灣不是沒創意,是台灣一直都在扼殺創意,來源很大是壞的、守舊的老闆
================
而美國請apple回來不就是應了不能真的拋棄製造業減少的失業率跟帶來的產值?
================
這在我看來是做假。
這是美國政府要APPLE不要賺那麼多,把利潤分給自家美國人。
讓失業率降低,數據好看的做假。
舉例一台IPAD賣一萬,在中國生產成本10元,在美國生產成本100元。
對一個商人來說,他沒理由要回美國阿? 回去了有什麼好處?
只有失業率降低,二來贏得愛國的名聲,三來MADE IN USA的虛榮...
除非美國政府跟APPLE有什麼暗盤,不然對APPLE沒好處( 愛國的名聲算好處? )。
且~我也從沒打算說要拋棄製造業,製造業也可以用腦力進階阿。
巨大-捷安特不就是一個例子?
AEON、光陽、三陽 等機車都賣到國外去了,不也是一個例子?
HTC不也是一個例子
都舉頭幾名,是容易引起共鳴,讓你知道我在講什麼,
不然台灣默默無名卻行銷世界的腦力工業也不少。
我的論點很簡單,單純幫人代工"組裝"製造才是我說的,台灣不思進取的做法。
只想等別人做好出來,市場又成功之後,我再複製的老二哲學也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