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權中*
|
引用:
|
作者jshj0314
他說的話不無道理,一個邏輯的問題而已.試想把房價打到1/2,甚至樓上有人說的1/3,1/10,只會讓有錢的人更好炒房,購入成本更低,沒打之前可能一間一間買,打房打到很便宜之後,整棟,整條巷子買,甚至整個建案買下來,因為成本夠低,最後會變成沒錢的人更是一房難求.
正確做法應該是一面想辦法增加富人購屋和持屋的成本(高貸款利率加低貸款成數)和資格限制及從課稅方面下手,另一方面,要放寬窮人購屋限制及貸款成本(低貸款利率加高貸款成數),並嚴格審查其財產以及購屋後是否自住,雙管齊下,購屋享優惠,但要把每個月的水電瓦斯收據影本寄交財政部存查.政府成立相關單位專門建立資料庫追蹤.
敢下令這樣做的人,我一定支持他出來選總統,而且還會幫他拉票.這才是居住正義啊!
|
+1, 正想打這一篇文章, 不過因為顧著跟32D人妻傳訊息, 就慢慢寫了.
簡單的說, 房價是供需問題
如果你口袋有五百萬
你會想去炒花東村落的透天厝嗎?
人妻最近把他家房子賣掉, 來訪的買家全都是自住客
有一組是本來在台北市大安區有房子
有一組是之前在台北市開工作室存了點錢
有一組是退休教師
有一組是離婚後單身的男士
這代表什麼?
買得起成交價兩千萬公寓的人大有人在
假設現在用各種手段, 強制房價要打對折好了
一千萬的房子, 那些在哀哀叫買不起房子的人
就真的全部都變得買得起了嗎?
才怪, 至少我還是買不起
要先自備三百萬頭期款, 貸款七百萬, 每個月要償還三萬五..
月薪60K都不該貸這麼高的金額
那你會說, 原本一千萬的房子變成五百萬
我就買得起了阿
no, 這只會讓口袋夠深的, 原本只能買一戶
現在變成可以買兩戶
一戶自住, 另一戶就笑呵呵的收租金
這就像合宜住宅很多反而是有錢人在買
因為他總是有辦法找到方法讓自己有資格去抽籤
真正有需要的人, 還未必有那個財力
例如之前的板橋浮洲合宜住宅
號稱每坪19萬, 買個30坪型的房子只要570萬
一堆有錢人都買得起, 準備買了先收房租
未來限制期過了再轉手賣人
就算要綁十年好了, 只要有需求, 不怕沒供給
可以簽十年後賣出的遠期合約
這樣等同還是先脫手了
如果那邊真的發展了起來
請問二手價還會只有570萬嗎?
要徹底解決房價上漲的方式只有一個
就是 國父 (立正!) 孫中山先生說的, 漲價歸公
摸摸你的OO, 請問你支持漲價歸公嗎?
那你說提高房屋的持有成本如何
好吧, 假設房屋稅提高到1%, 而且採實價課稅
所以如果你當初花500萬買的一間老舊公寓
現在市價算750好了, 每年政府要抽你7.5萬的稅金
臥曹, 房屋稅搞不好比你的所得稅還高
趕快上網去罵政府搶錢, 水母無能吧
再次摸摸你的OO, 當你買了房子之後,
你真的願意支持1%的房屋稅嗎?
簡單的說, 在自由經濟市場中, 熱錢會流到最多人認同的地方
黃金被炒爛之後, 華人特有的買房文化
使得台灣的房價跟本難以撼動
所以買房子是一種 "相對競爭"
你要競爭的對象不是建商或政府
而是那些跟你一樣想買房子的人
誰先存到錢 誰就能先出手買房子
這跟小時候我們玩的大富翁是一樣的概念.
但是這不代表政府不該介入, 因為政府介入的方式若正確
會讓財產重新分配的情況較為合理
正常的財富分配應該是
大咖花大錢, 錢流到中咖
中咖花小錢, 錢流到小咖
依此類推
錢要流動, 庶民雨露均霑
這樣大家都有飯吃
但如果庶民的錢都被集中到財團手上
那就跟古時候地主跟佃農關係一樣
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
不打了, 繼續聊天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