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michealli
人類的行為如果的測的準,那這個世界就會非常的無聊,光是一場比賽的輸贏你就無法預測了,整個經濟系統更不用說了。如果只能用會不會預測的準,來評量經濟學的價值,我只想說如果你要講預測,你必須要先講測量的精準度問題。自然科學也有一堆你連測量都不知如何下手的東西,預測根本超出那些問題的範圍之外,難道因為那些東西很難測量、很難預測,所以研究那些東西的學問就沒用嗎?例如大氣科學,我們都沒辦法預測一地某一時的雨量,難道這樣就能說大氣科學無用嗎?
|
什麼叫做測得準? 應該沒人要求100%的精準度吧
以他設計的模型為主體,輸入即時資訊做修正,我不信抓不出大概的趨勢,如果做不到還被稱作"台灣計量經濟學教父"?
這邏輯似乎不太通耶
以大氣科學為例,雖然氣象局不知某地的確實雨量,卻可用模型推估當地下雨機率,輔以當地氣象觀測站測量結果及時修正,最終獲得有用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