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teur Member
|
經濟學上事前預測不可能完全精準,但若因此因噎廢食,大可不必。
拿最簡單的天氣預測作例子,出門會預測今天會不會下雨?就關係到是否要帶傘。若能預測下月市場賣象,這個月就可以調整生產數量,如果預測蕭條,那就保守正常;如果預測大賣,趕工加班都要使命必達。若因天氣預測不準就不信任,甚至嘲笑譏諷,不看天氣預測就登山出海的人,還是有人學不會教訓。
但是要尊重選擇,找死沒藥醫。
管中閔訝異民間消費大減,提到不知為何衰退幅度如此的大;彭明輝回應要問便當店的阿婆和計程車司機,但是還是沒有提到原因。歐債危機再大,難道國內就因此減少消費,這也太扯了,蝴蝶效應也不是這樣吹,事實上,看過經濟分析也知道,我國貿易最大宗對象並不是歐洲。而且光看出超不準,像我國對日本入超,但是日本經濟仍然可以影響我國。當然不在意經濟學家分析的人,問道於盲也不奇怪。
|